明军土木堡惨败的主因:明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看到土木堡,就联想到夺门之变。因为土木堡事件才是夺门之变的起因。在土木堡这个小小的地方,明军最精锐的部队被惨遭屠杀,全军覆没。总结出来,有一下几点原因:

其一,宦官弄权,大明军队作战目标不明确。王振这个大宦官一直把持着统帅军队的大权,英宗皇帝不闻不问,凡事唯王振的决定行之;五十万大军随意出征,从其进军路线上来说:北京――怀来――宣府――大同――紫荆关――宣府――土木堡。大军从其进攻路线上来说,从未能主动出击过,一路被动挨打。

其二,作战指挥者不懂军事。部队的作战不仅仅是杀敌,还有后勤等等诸多方面,但王振这个实际上的大军统帅居然不懂这个道理,甚至对于最基本的任何排兵布阵,任何军事策略都一无所知,,这又何谈胜利呢?在随行群臣中,英国公张辅是德高望重的名将,兵部尚书邝野也很有才干,但英宗却不许他们参于军政,一切听由王振指挥。

其三,没有任何作战技巧。从大军出征到全军覆没,实在是看不出任何作战技巧,无非是在疯狂的跑,在躲避也先的骑兵部队。仅有的几次成国公朱勇,后卫将军吴克忠的后续部队阻击战,也是毫无战法的以卵击石。这一点从大军驻扎在土木堡时,不距离水源扎营的例子中,也可以得到体现。

其四,最高指挥者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无论是明英宗还是太监王振都没有听取任何的正确建议,提出正确建议的人太多了,如兵部尚书邝野、兵部侍郎于廉,吏部尚书王直,大同总兵郭登,内阁学士曹鼐,可他们两个都没听信。

其五,军需补给,后勤供应没有保障。五十万大军,随行役夫就应该有数十万之多,王振对这些事情根本毫不过问,加之催征太急,补给根本来不急准备和供应。仓促调来的50万大军几乎没有后勤准备,出发前两天,才给每个官兵发放了1两白银及衣物、炒麦等物资。

其六,明军战斗力下降。这一点从大军进入大同前,大明各路部队的惨败就可以窥之一二了:大同总督西宁侯宋英率部迎战,全军覆没;明军右参将吴浩率军在猫儿庄迎战,亦全军覆没。无用疑问地说:“此时的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的确是下降了很多,和蒙古军队直接交锋获胜的几率已经大大地降低,和明初部队的战斗力亦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其七,明朝时代十几年的下坡路。经过明英宗的十多年混沌统治,大明的实力实际上是在走下坡路。软弱的军队,腐败的朝政,疲敝的经济,实在是禁不起一场特大规模战争的摧残。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mingchaogushi/4190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