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大 晚年曾屡遭挫折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个大人物,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谋臣,拥有诸葛亮般的智慧,且能燮理阴阳、掌控超自然力量,是十三陵、天津、山海关的修建者,被糖人业、风水业、香菇种植业奉为祖师爷。

据说,刘伯温曾在北京参加元朝“殿试”,以后帮朱棣建北京城,而《刘伯温降龙》《刘伯温私访圣人府》《刘伯温砸碑建庙》《刘伯温天寿山点穴》《刘伯温剑辟玉泉石》《高亮赶水》《九龙池》等段子,直接脍炙人口。

其实,北京城的设计者是元代的刘秉忠,明代未做重大变动,其中天安门的设计者为蔡信,至于十三陵,设计施工时段各不相同,蒯祥曾参与其中,更何况朱棣定都北京时,刘伯温已去世多年。

那么,为什么刘伯温会被传得如此之神呢?

因为朱元璋起兵时,为掩盖出身卑微,大量编造个人神话,自称外祖父是宋朝皇帝的随扈,通巫术,以凸显自己才是反元的正宗。为了称帝,他自称此前一年曾受道教天神指点,受赠“绛衣、冠履、宝剑”等神物,理当得天下。

为了让这些神话变得更丰满,朱元璋进一步将“刘邦张良”的故事也搬了过来,而刘基曾仕元,在江浙名声甚大,当时流行谶纬之学(一种迷信),刘基恰好是此中高手,种种因素,使他最接近张良的角色,恰好能衬托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形象,而刘基也善于就坡下驴,经常编造一些天象的吉言给朱元璋打气。在朱元璋发布的诏书中,经常引用相关语言,并刻意突出刘基的“先见之明”,说他是当代的诸葛亮,表面看,二人已是如胶似漆。

但事实上,刘基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并无刘基,后来他只是被封了个象征性的“诚意伯”。

打天下时被大树典型,坐天下时却靠边站,因为朱元璋对刘基的威望颇有忌惮,唯恐对皇权构成威胁。刘基晚年屡遭挫折,郁郁而终,但还算是全身而退。相反,许多红极一时的名臣则下场凄惨。朱元璋为政过苛,群臣敢怒不敢言,往往转而赞颂那些已经逝去、尚未被污名化的名臣,如徐达常遇春等,刘基因此得利,加上刘基后代又是编文集,又是找名手立传,使刘基身后的名声越来越大。

朱棣篡位后,对朱元璋时期的政策多有否定,后来明孝宗赐给“诚意伯刘公庙”一块“翊运祀碑”,让刘基神话从此有了皇权的加持。

明清是中国小说、戏剧特别发达的时期,既然皇帝都同意宣传刘基,民间艺人们自然会把平时不太敢说的内容统统附加到刘基的身上,刘基的故事越传越神,变成了全能型的人物,甚至还位列仙班,这恐怕是朱元璋当年做梦也没想到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mingchaogushi/4237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