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即秦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56,卒于公元前311年。是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不过,秦惠文王在秦国所创造的辉煌大多要归功于能臣,但这也侧面说明了秦惠文王的驭人本领。秦惠文王在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便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秦惠文王和商鞅。
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象商鞅这种人,秦国不用,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赢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赢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赢驷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
嬴政,即秦始皇,中国的首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但是据传,秦始皇在执政时期是以暴政治国的,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在质疑秦始皇是否暴政的时候,应先确定他是否真的“暴政”。秦国在战国时期被称为虎狼之国,自秦孝公开始,任用卫鞅变法图强,而后封卫鞅为商君。历史从来都是成功者书写的,秦国之所以会有暴政之名,是因为后世的大部分史料都针对秦国的行为进行了批判,焚书坑儒,大兴土木,百姓全部抓去做壮丁。但是如果我们自己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郑国渠,长城,都江堰,这些给后世带来无穷福泽的工程都被称为了暴行。书同文,车同轨,必然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纵观秦国统一之前,其他六国的荒诞君主,别说不可能,即便让那些人来当这个始皇帝,其作为会比秦始皇差十万八千里,秦国的法律和制度,在六国中是最公平最完善的。
少年凄惨,靠自己努力学习,争得皇位,权臣当道,又巧妙的设法重掌权力,求贤若渴,雷厉风行,让天下能人贤士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统一六国过程中,运筹帷幄,用人果断,新一辈将军曾出不穷,统一六国后,修水利,开荒,修官道,抵御匈奴,哪一项不是开历史之先河,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伟大的制度和工程。
所以秦始皇不是暴君,只是一个打破旧规,开疆扩土,勇于创新的皇帝。七分功,三分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