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对于他的很多事迹,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苟且,我想从苟且的角度,再来解读一下李斯的一生。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在乡里做一个小官,不咸不淡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有一天李斯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厕所的老鼠长的又瘦又小,而且一有人进去,就赶紧藏起来。他一下子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记得粮仓里也有老鼠,那里的老鼠是又肥又壮,而且还不怕人。这一下子就给启发了李斯。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其实一个人能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生活的环境,要是我李斯能高居庙堂之上,也能活的人五人六的。心里有了想法之后,李斯就不甘于眼前苟且的生活了,他辞去了工作外出求学,为日后登上高位做准备。
李斯选择了当时著名的荀子做老师,跟他学习辅佐帝王之道。等感觉学成之后,李斯就开始寻找求职目标了,当时天下的局势非常明显,秦国是一心想统一天下,而其他六国虽然偶尔联合,却不断发生内斗。李斯就跟老师辞行,临行前他留下一段话,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地位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潦倒是最大的悲哀,长期处在卑贱和穷困中却厌恶名利与世无争的,那根本就是不正常。
那时候的秦国,掌权的是丞相吕不韦,李斯就在吕不韦手下做了门客。而后他不断展示自己的才能,被吕不韦推荐到秦王宫中做了侍卫官。这下子李斯的人生迎来了转机,因为他可以终于有机会接触秦王嬴政了,这就好比从厕所出来包装以后进入粮仓啊。
李斯找了个机会和嬴政谈了自己对天下的看法,大概的意思是,秦国祖先就有心统一天下,可那个时候时机不到,这些年秦国愈发强大,而其他国家愈发衰弱,大王应该快马加鞭,送六国快速走上灭亡的道路。嬴政很欣赏李斯的见解,也就在他的建议之下,派说客去六国散播秦国必胜的言论,对于六国的能人名臣,也是能收买的就收买,不能收买的就尽量暗杀掉,而后才是大军压境。
就在李斯春风得意受赏识之际,粮仓的大门打开了,因为有韩国人在秦国做内奸的缘故,嬴政下令把所有外国人都从粮仓赶出去。李斯很委屈,李斯很无奈,李斯收拾行李走之前,给嬴政写了一封信。信里的意思大概是:我觉得大王驱赶外国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秦国历史上靠外国人强国的例子比比皆是,秦穆公用百里奚和蹇叔,秦孝公用商鞅,秦惠文王用张仪,秦昭襄王用范睢,如果不是这些外国人,就不会有今天秦国的强大。嬴政看到这封信之后是如梦方醒,赶紧废除了驱逐令,还特意把李斯找了回来重用。重新进入粮仓之后,李斯的工作更卖力了,可以说嬴政能统一天下变成秦始皇,这其中也饱含了李斯的辛勤汗水。
现在李斯已经是大秦帝国的丞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已经可以有权力帮助皇帝管理粮仓了。焚书坑儒里的焚书部分,是李斯的建议;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是李斯的建议;铸造外圆内方的铜钱,也是李斯的建议。总之秦始皇被后人赞颂的很多功绩,都出自李斯的手笔。
秦始皇十分的信任李斯,所以在外出巡游的时候,还特意带上了李斯,同行的还有公子胡亥和赵高。可惜秦始皇阳寿不够,在南巡的路上就死了,临死前让赵高写信给在北方守边的公子扶苏,让他回咸阳给自己发丧,大概齐就是想让扶苏继位了。这个时候赵高慌了,他是一心想让自己的学生胡亥继位的,可他最大的障碍,就是当时的代理一把手李斯。
李斯的出身和事迹,大概当时不少的秦国人都知道了,所以赵高就断定李斯最不能拒绝的条件就是,能保住丞相的位置。在谈判之初,李斯是言辞拒绝的,可随着赵高的逐层分析,等分析到扶苏一继位,你李斯不但丞相位置不保,甚至可能会被从粮仓踢到厕所去的时候,李斯终于熬不住了。李斯很痛苦,李斯很纠结,为了不苟且于厕所的生活,他发奋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到现在他才发现,粮仓其实也是一个大厕所而已。哎,也这么一把年纪了,虽然发现生活的环境还是厕所,可总要好过当年上蔡的厕所,苟且就苟且吧。
后面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了,扶苏接到假诏书之后自杀,胡亥继位之后蒙恬蒙毅被杀,胡亥的兄弟姐妹们也一一被杀,无数的大臣被杀,李斯的的位置也是风雨飘摇。
那时候李斯还是想劝一劝胡亥的,可胡亥的思维和他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胡亥的思维是,我当了皇帝是不是该潇洒,是不是该为所欲为?人只要撒过一次谎,第二次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李斯这次很自然的编起了瞎话,他告诉胡亥,你想的对,大臣和百姓都是贱骨头,你对他们越狠,他们就越老实越听话,天下就越太平。然后他顺便告诉胡亥,您是英明的皇帝,不过赵高不是好东西,您要提防他。
可那个时候赵高已经是胡亥最亲的人了,在接受完李斯的马屁大餐之后,胡亥把李斯的谗言转告了赵高。赵高哪能容忍这个啊,随随便便就找了理由把李斯给抓,而后一顿毒打就让李斯承认了赵高希望他承认的罪状。其实那个时候李斯还是存心保住一条性命,好找机会向皇帝伸冤的,只是赵高没有给他机会。
就这样,不甘于苟且的李斯,在大富大贵之后却是彻底的沦陷在了苟且之中,死于苟且之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