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建立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国名,我们的国名简称是中国,很多人认为古时朝代发展至今,对每个中华文明进程中朝代的称呼都会运用到"中国"二字,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秦始皇在位之初,曾给当时的中国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直到现今社会,这个名字还一直被使用。
嬴政执政期间,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君王,想要用武力统一六国,不断的战争,他也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国家大一统。统一天下的嬴政,对自己的野心的满足十分骄傲,认为自己为当时的中国开创了一个新天地,于是自称秦始皇。同时秦始皇,根据秦朝区域情况,为了彰显自己建立秦朝的伟大,就将当时的中国叫做中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在地方的管理上面采取郡县制,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中央集权制。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由于对地域的了解还是很模糊的,仅是知道大概的各个郡县的方位,他认为秦朝在当时是处于整个地域的最中心的位置。于是就以"中"字代表自己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嬴政对于自己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还是十分骄傲的,他认为即使在三皇五帝时期,整个中原板块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觉得自己的功劳可以和当时的三皇相媲美。
再加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一系列利于整个国家发展的政策,他就觉得自己的政绩十分良好,可以和五帝平起平坐,于是就用"华"字代表自己的丰功伟绩,就这样他将当时的中国取名为"中华"。
中华二字的产生,在当时并不是毫无原因的,作为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有的,他认为当时的中国有黄河流过,位处中原地带,而又认为中原地带是当时地域的中心之处。
"中"字的霸气之处就在于所指的意思十分广泛,有地处河洛最中心的含义。"华"字所要表达的就是秦始皇对自己功劳的认可,其来源是根据古时一位很有名气,有很多政绩的一位首领的名字。
但是在秦朝的发展过程中,中华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六国统一为秦朝,各个民族之间还是要花时间相互磨合的,所以中华二字就没有大范围的发展开来。秦国后期,由于权臣的无能,导致秦朝灭亡,进入汉朝时代。
汉朝建立的时候,比较推崇儒家文化,甚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朝期间,汉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汉朝的百姓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再加上汉文化的影响,于是比较推崇中华二字。汉朝历代皇帝执政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对中华二字所包含的内容理解较为透彻,于是也比较喜欢将中华二字作为当时中国的又一名称。
在后续的朝代发展过程中,中华二字的沿用更加广泛,再加上中华二字是由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所起,就更容易接受中华作为自己朝代的国名了。甚至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中华理论,经过不同朝代的延用,中华二字更加深入人心。
在汉元帝执政期间,其中的一位有名的将领说过一句流传至今的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名将陈汤,话中中华指的就是当时的汉朝领土,可见当时的汉朝子民就是以中华二字代表自己的国家。
"中华"二字在古代,虽然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统一的中国,但是古人还是会自称自己是中华儿女,这个是中华二字深入人心的重要体现,其延用至今还是很有道理的。在南北朝时期,有"五胡乱华"之称,这个指的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割据的局面,此时的中华将周围少数民族区别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