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前1588年)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族部落首领,子姓.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商丘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南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 ,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大约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说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战前誓师后,商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的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队在鸣条(河南洛阳附近)一带展开战略决战。在决战中,商汤军队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Q(山东定陶东一带)。
商汤灭夏
商汤发扬速战速决、连续作战的作风,乘胜追击,攻灭了三Q。夏桀穷途末路,率少数残部仓皇逃奔南巢(安徽寿县南)后被商军追上俘获,放逐在这里,不久病死于此地。夏王朝宣告灭亡。商汤回师西亳(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其主的地位。就这样,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强盛的统治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建立了起来。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 百岁而崩,庙号商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当时夏桀王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缗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称商汤革命.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来纳贡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