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商周,是考古通常分为商朝西周东周三个时期,而东周又可分为春秋、战国两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那么,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有何影响?论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论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股代考古学揭示,古代陶器所蕴涵的政治因素最不明显,但却是最易变化、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形态的遗物,而且也最具时代特征。因此,这里首先从陶器分析入手,来具体论证中原商周文明对长江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的影响。 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是龙山时期最为发达的地方文化,但二里头夏文化的南扩使该地区丧失了独立进入文明社会的机会,并逐步取代了石家河文化。只不过在夏王朝立足未稳之际又被新兴的商王朝所取代。 早商时期,商王朝向南推进的势头较夏王朝猛烈得多,在长江中游的许多地方诸如今湖北盘龙城、江陵及湖南的澧县、石门等地都发现了早商聚落,相关的考古发掘工作以盘龙城商城进行得最为充分。长江中游的鄂东和鄱阳湖等地区的商周文化,明显包含着受中原商周文化影响的因素。 陶器的发展变化最直观地反映了中原商周文化对长江流域古代文化辐射由表及里的动态过程,盘龙城等地的考古发现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学证据。盘龙城及江汉地区其他商周文化遗址的普遍发现,表明中原王朝势力在当时确曾抵达这个地区,并使这里的古代文化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四期墓葬中,第一期的杨M6出土了一套商式铜礼器鬲、、爵,还伴出一套陶器鬲、罐、瓮、。陶器除素面外,纹饰有弦纹和绳纹,颇具典型的二里头文化作风。

论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域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西周早期,长江中游的陶器表现出三种文化因素共存:一是承袭晚商遗风,二是受中原周文化影响而出现瘪裆鬲等,三是本地特有的土著文化因素。神墩和毛家嘴出有西周早期的三型鬲,其中的A、B型具体体现了受中原商周文化影响的时代特点。 比如,A型除由分裆变联裆外,其余部分同于殷墟B型鬲。B型,类似于中原晚商A、D型结合的卷沿、内弧领、下腹低浅的弧裆鬲。至西周中期,本地陶器体现出浓厚的中原周文化因素,虽仍可见本地商时期流行的陶器影响,但可以推断,中原周文化因素出现的主要契机显然是中原周文化的涌动和周式鬲的带动。商周时期,这一地区广泛分布着杨越族。由于盘龙城作为商人南进基地的作用,杨越比其他越人支系更早得风气之先。因此,一般越人文化中不见中原陶鬲使用的痕迹,而在此地杨越族的遗址中却有相当数量的中原陶鬲出现,以此也可透现出中原商周文化在鄂东南、鄱阳湖区和赣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文明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总体上说,从陶器形态观察,长江流域的商周文化始终保留着不同程度的自身特色,其原因可从当时的历史地理方面去探索。商周时期的南土包含很多方国或部族,它们与中原商周王朝的关系不甚巩固,时叛时服,在中央王朝势力衰弱时尤甚。荆楚在武丁以前与商王朝的关系记载简略,只知道和商人经常处于不断的战争之中,商王阳甲时楚人反叛就是例证。而西周时,汉东多姬姓之国,与中原地区一直存在着极浓的亲缘关系,文化因素的相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反映在考古学文化面貌上,商周时期两者既有互相融合的一面,也有保留土著文化遗风的一面;既有相同的文化因素,也有别具一格的地方特征。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shangchaogushi/3710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