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什么军制?厢禁军。禁军是精锐,由朝庭控制。厢军是地方军,辅助部队,人数虽多而战斗力差。早期,宋太祖那会,宋军还没有统一内地,军队人数少,大约只有二三十万,但战斗力很强,宋朝就是凭借这支人数不多的军队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如此战绩,仿佛让人看到了当年唐太宗是如何扫灭各路反王的。
等到宋太宗统一了内地,情况仿佛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宋军不能打了,对外作战屡次失败。而且奇怪的是,这一时期宋军的人数大大增加了,在其高峰的宋仁宗时期,厢禁军超过了一百万,但战斗力却明显不如宋太祖时期的二三十万人,被小小的西夏连续大败三次。怎么回事呢?
问题在于,中国历史上少有职业军人,汉族王朝尤其如此,宋朝则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试问早期那二三十万是什么人?那是从五代十国战乱中走出来的,打了多年的仗,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意识的人组成的军队,而且就在宋朝建立前不久,刚经历了周世宗的军事改革,战斗力之强,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宋太祖又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领导着象石守信、高怀德、曹彬、潘美那样的猛将智将,正所谓从兵到将再到统帅,都非常杰出,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能不强吗?
可是宋朝军队毕竟不搞职业军(这点倒也不是宋朝独有,但它很突出),随着天下太平,军队换成了什么人?普通农民、市井百姓,这些人能有什么战斗力?人数虽多,战斗力却不如以前。
这里要说一下,什么是职业军人。职业军人,以从军为职业,不搞生产经营活动。世界上职业军很多,象古罗马军队、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日本封建社会的武士,等等。职业军人有很强的战斗力,比非职业军队明显地强。
但是还有一种军队,说起来也不能算做职业军队,但其战斗力恐怕比职业军队还强。那是什么军队?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的骑兵。游牧民族的骑兵,平时就是一些普通的牧人或猎手,日常的生产活动就是放牧或打猎,并没有进行什么专门的军事训练,一有战斗,临时召集起来,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他们的战斗力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他们日常的生产活动,使他们在不经意间进行了军事训练:为了放牧,他们练习骑马,所以他们骑术极佳;为了狩猎,他们练习弓箭,练习在恶劣的环境下伏击,所以他们都是神箭手。马匹和弓箭,既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的战斗装备。对他们而言,与人交战,并不比一场狩猎更困难,往往要轻松得多。总之,游牧民族的普通人,尽管没有刻意地进行什么军事训练,但他们的日常生产活动已经将他们训练成了优秀的战士,一个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对付数个甚至十个以上的农耕民族训练出的步兵。他们唯一需要的,就是一定规模的人数(这点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倒是不太容易)。有句话形容女真民族的骑兵战斗力之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什么意思?女真人如果能有一支相当数量的骑兵,其战斗力就难有对手了。其实这句话对所有游牧民族的骑兵都适用,不管是早先的匈奴、鲜卑,还是后来的契丹、蒙古,都有这个特点。这些游牧民族,以大大小小的部落作为活动单位,互相攻击,其军队很难形成规模,可是一旦形成规模(需要一个杰出的领袖),那就形成了合力,其骑兵对于古代的步兵而言,真是难以言表。总而言之,游牧民族的骑兵,他们不是职业军人,但就他们个人而言,他们有着比职业军人还强的单兵战斗力,只要他们达到一定的规模,那就是农耕民族的灾难了。
要想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农耕民族必须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步兵,并且辅之以数量上的优势,才能与之抗衡。但对于农耕民族而言,其难度很大。为什么呢?主要在于训练。游牧民族的生产活动在不经意间锻炼了他们的战斗技能和战斗意志,可农耕民族的生产活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握镰刀的手能熟练地使用大刀吗?挥动锄头可以增加使用长矛的武艺吗?不行。要想使普通的农民精通战斗技巧,必须对他们进行特别的训练,那往往需要他们停止使用农具,转而使用兵器。总之,在游牧民族的生产工具与战斗装备之间成正比,而在农耕民族的生产工具与战斗装备之间则成反比。农耕王朝要想拥有强大的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一支职业军人组成的部队。这点可以看一下古代的日本。古代日本人也是一个农耕民族,但是那些专门训练出来的日本武士,却是古代战斗力最强的步兵之一。也许有人认为日本武士没有和游牧民族的骑兵直接较量过,那么就看一下古罗马的军队,他们即使在帝国末期,也能在高卢一个叫沙隆的地方挫败匈奴人的骑兵,而他们所凭借的,就是职业化的步兵军队。除此之外,还有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他们也是由农耕民族训练出来的职业军队,不过他们是骑兵,不是步兵了,他们的战斗力,与当时的游牧民族骑兵相比,也不相上下,十字军期间,他们与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的游牧骑兵作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至于俄罗斯人败于蒙古人,那则是因为俄罗斯没有正规的骑士部队)。总之,农耕民族对付游牧民族骑兵的办法,最好的就是建立职业化的军队。
宋朝军事力量差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家战略方面犯下了一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另一个是在军事上也犯了几个错得不能再错的错误。
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是宋朝国家战略方面犯下的最大错误!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平原,这里有山有水有肥沃的良田,是中国在北方的重要粮仓,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燕云十六州对中国有多重要呢?看几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就知道了。
蒙恬收复河套之战,以这里为基地,把长城改建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后方,积蓄大量的粮草、军器。做好准备后,蒙恬抓住战机,率领三十万秦军大举北进,大破匈奴五十万之众,收复了河套平原,匈奴破胆,北遁千里。
汉武帝以这里为基地,进击漠北,最后打败了强横的匈奴。“漠北决战”时,卫青、霍去病率领的汉军正是从这里出发,踏上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北征之路,数十万汉军横绝大漠,突然出现在匈奴的腹心之地,与匈奴进行战略决战,上演了“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的壮歌!
到了唐朝,这里的战略地位更形重要,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从长安上船,可以直达辽东。当时的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成了战略枢纽,是唐朝经营辽东和北方的战略支撑点,大量的军队在这里驻扎、转进,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在这里囤积、贮存、转运。
唐太宗东征高丽,唐军就在幽州稍事歇息,然后直发辽东,最后征服了高丽。要是没有幽州这个基地,唐太宗东征高丽的战事不会如此顺利。
这些史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平原是中国经营大草原和辽东的战略支撑点!正是因为拥有这个战略支撑点,秦始皇那支无敌的军队、汉武帝的强汉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唐军才能够纵横在广漠的草原上,强横的匈奴、猖獗的突厥给打得惨败,甚至被灭亡!
拥有燕云十六州,就拥有如此之多的便利,要是丢失了燕云十六州,又是什么后果呢?宋朝的历史,全方位的演绎了可怕的后果。
燕云十六州是中国经营大漠的战略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反,这里也是北方少数民族进窥中原的战略跳板,因为这里是中原的战略屏障。没有了燕云十六州,中原无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任意驰骋在中原大地。
契丹拥有燕云十六州后,一直想进入中原,却没有成功。到了女真人的时候,契丹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女真人帮他们做到了,女真铁骑攻入中原,把中原占领了,灭了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史称“靖康之耻”。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耻辱!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话应该是为宋朝“订做”的。正是因为宋朝不断失地,先是丢失燕云十六州,后是丢失中原,最后导致了宋朝的覆灭!
契丹人的时候,丢了燕云十六州,还能过日子。当女真人来了的时候,丢了中原,中国地大物博,还有半壁江山,照样能过日子。可是,当蒙古大军杀来,夺了仅余的半壁江山,南宋小朝廷又能往哪里逃呢?宋太祖泉下有知,不知他对当年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何感想?
可以这样说,从宋朝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亡于异族之手!
假若宋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把这个战略要地牢牢控制住,即使后来的蒙古人崛起,即使蒙古人再善战百倍,蒙古人也未必能灭亡宋朝!因为没有汉人的头脑,只会盘马弯弓的蒙古人什么也不是!
蒙古人之所以能横扫欧亚大陆,那是因为有汉人的文明,有汉人的科技为其坚强的后盾!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郭宝玉随行,给出了不少主意。与其一起西征的汉人工匠不少,为蒙古人制造武器装备,哪一处少得了汉人?要是宋朝当初收复了失地,蒙古人还能横扫欧亚大陆吗?
宋朝皇帝并非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从宋太祖开始,就有收复失地的想法,宋太祖不想打仗,想用金钱赎买回来,为此特的留出一批钱财,叫做“封桩库”。宋太宗趁辽国国丧之际,五路出兵,准备收回燕云十六州,结果给萧太后打得大败而归,还损失了“杨无敌”。
之所以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是因为宋朝皇帝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军事错误:没有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王牌兵种,因其快速的机动能力,强悍的冲击力著称!骑兵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秦始皇那支无敌的军队就有数量庞大、极为善战的骑兵。汉武帝之所以能打败匈奴,就在于汉武帝认识到骑兵的重要性,改变了汉初奉行数十年的军事战略,不遗余力的打造强大的骑兵。
正是因为建立起了数量庞大而又英勇善战的骑兵,卫青、霍去病这些天才的统帅才能纵横在广漠无垠的大草原上。“漠北决战”时,汉武帝一次性投入三十万匹战马,卫霍二人各率五万精锐骑兵北征,最终打得匈奴一蹶不振。
唐朝全盛时期,拥有七十万匹以上的战马,每一军装备上万匹战马,因而唐军的机动能力和强悍的战力闻名天下。吐蕃、突厥,甚至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在唐军面前发抖,唐朝也就建立起了让人目眩的绝世武功。
宋朝没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奉行“以步制骑”的军事战略,就是用步兵对付骑兵。原因在于骑兵太贵,一个骑兵的花费是一个步兵的十倍,为了省钱,宋朝就这么干了,而不是走精兵之路。
骑兵之所以太贵,在于战马太贵。战马之所以太贵,在于宋朝的马匹太少,得向周边少数民族购买,几经转手,这价钱自然是非常昂贵了,导致这后果的是宋朝的“马政”腐败。
为了拥有更多的战马,宋朝采取汉唐之世的做法,推行“马政”,设立了不少马场,专门牧养战马。由于管理不善,马种不良,马匹矮小,不堪战场使用。管量不善,监督不力,即使有好的马匹,也给那些养马的弄出去卖了,朝廷想要马,没门!
宋朝在河北路的十二处马场,一年不过提供两千二百多匹战马,而汉朝在骊山脚下的一个马场,一年就能提供上万匹战马,由此可见宋朝在这方面的管理不堪到哪种程度了。
马匹短少,并不是宋朝没有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骑兵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宋朝在骑兵的使用方面抛弃了早在秦汉时期就验证了的集中使用骑兵的办法,而是把骑兵分散,用来支援步兵。
在对骑兵的使用上,宋朝也犯了严重的错误
北宋最多的时候,拥有二十四万多匹战马,少的时候也有十七八万匹。要是宋朝象汉唐那般集中使用骑兵,剔除各种不良马匹和损耗,组建一支为数三五万人的精锐骑兵不是问题。
造成这种情况的是当时的士大夫们认为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中国人不善骑射,骑兵的用处不大。就连大科学家沈括也认为“契丹马所生,而民习骑战”,宋朝“利强弩”,“舍我之长技,勉强之所不能,以敌其天产,未闻可以胜人也”。
骑射不足,可以训练。秦汉隋唐之际,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骑兵,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漠北决战时,霍去病率领的五万精锐汉朝骑兵与八万匈奴精锐骑兵在狼居胥山附近相遇,一仗打下来,匈奴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数千人逃出去。
汉朝能做到这点,为何宋朝做不到呢?大科学家沈括是个博古通今的人物,居然持这种悲观的论调,实在是让人无语!
中国还拥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中国拥有先进的文明,发达的科技,可以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武器,这点远非游牧民族所能比。
汉匈战争期间,汉军装备了大量的单兵弩,给匈奴骑兵以毁灭性的打击。唐朝的弩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唐军最犀利的武器之一,威力无穷。
宋朝的弓弩比起汉唐之际更加先进,威力更大。著名的“神臂弓”这种单兵弩非常优秀,能够穿透女真人的重甲,让女真人极为忌惮。拥有如此先进的装备,宋朝却在游牧民族的进攻面前,一败再败,最后给灭亡。
战场上的胜利,需要诸兵种“合成”,需要不同兵种之间进行协调与配合,不能单靠某一个兵种。没有了骑兵,即使打胜了,也无法追击,不能扩大战果,这在宋朝已经得到验证。没有了骑兵,就少了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当两军交战时,无法进行反击,只有挨打的份。这在宋金战争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宋军要想打败金军太难,金军一次进攻不利,可以再组织起攻势,一次又一次,即使打一天也没问题。
多数宋朝将领把这归结为金军耐战,坚韧。金军比起宋军耐战这点没错,要是宋军拥有强大的骑兵,趁金军攻势受挫之际出动骑兵,发起反攻,胜负很快就分出来了,还会打一天么?岳飞重视骑兵,岳家军里就有几千精锐骑兵,每当金军不利之时,岳飞抓住战机派骑兵反击。其他的宋军在金军面前只有一败再败的份,而金军在岳飞面前只有叫“岳爷爷”的份!
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的辉煌是建立在马背上的,正是因为秦汉隋唐这些强大的王朝打造出了一支数量庞大,而又英勇善战的骑兵,才建立了盖世武功。宋朝没有打造出一支精锐骑兵,这是宋朝武功不振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宋朝自认为是装备最好的步兵对抗骑兵的战法上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唐朝的步兵使用佰刀,不怕牺牲,敢于与对方骑兵进行肉搏。其结果是骑兵冲击撞死步兵的同时唐朝步兵的佰刀也是大力一刀将对方的骑兵砍死。正是这样不拍死的步兵,使得唐朝的军队不至于一碰到对方骑兵就乱了阵脚,从而溃败成为对方骑兵绞杀的目标。
反观宋朝(包括后来的明朝),老是想用远程打击武器打击对方骑兵,如果是火枪技术较成熟的18-19世纪这没问题。然后再早期的远程打击武器显然对对方的骑兵没什么作用。宋朝大多步兵一看到对方骑兵接近立刻害怕四下逃跑,想想看人能跑得过马?结果就是被绞杀的料了。岳飞的步兵敢于与对方进行肉搏,所以能顶住。赵匡胤时代的步兵也敢肉搏,所以即使赵匡胤跟契丹交手败了也能大部分部队撤回来!!!!
谢大师兄邀
宋朝军力弱,缺少战马是一大因素。这锅谁背呢?
“河东岚、石之间,山荒甚多,汾河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河东一路,水草甚佳,地势高寒,必宜马性。又京西唐、汝之间,荒地亦广。请下河东、京西传运司遣官审度,若可兴置监牧,则河北诸监寻可废罢。”~《宋史.兵制》
“昔吴越钱王牧马于钱塘门外东西马塍,其马蕃息至盛,号为马海,今余杭、临安、于潜三邑犹有牧马遗迹也。”~《梦梁录》
即使没有燕云,灵武,宋朝依然有牧马地。
100年不到将20多万匹马养成3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