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曾私下问李密:“隋早晚有一天会出问题,天下真的大乱的话,你我谁更有本事匡正?”李密回答说:“要是在两军阵前交战,大声喝喊,使敌人震惊慑服,我不如您;要是指挥天下贤士俊杰各自施展才能,您不如我。”
可见,李密读这么多年书,就是想干一番大事业,只是缺个机会罢了。
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业九年(613年)二月,杨广二次出征高句丽。不过,此次东征,大隋的老百姓早已没有首次东征的热情,相反却有了更多的怨言,许多人为了躲兵役,都往深山里逃。
尽管杨素功劳极高,但是还是遭杨广嫉恨,表面露出对他特殊的礼遇,暗地里对他的恩情十分淡薄。在杨素弥留之际,杨广常派御医前往诊治,还赐他许多上好的药品,私下却总是问御医,他为什么还不死。杨素也明白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到了极限,不肯吃药,也不想小心翼翼地活着,常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
杨玄感承袭了其父爵位后,杨家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俸禄,都一落千丈,这可能也是杨玄感起兵原因之一吧。
同年六月三日,杨玄感趁杨广二征高句丽,在黎阳举事反隋。他还派人去大兴城请李密来跟他一起干,一见面就对老李说:“你常常以拯救百姓为己任,现在是时候了!”并任命他为参谋。
李密也知恩图报,为自己兄弟杨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种战争策略。
上策:趁杨广远征之时,迅速控制幽燕要地,扼住杨广兵败后的退路,派使者前往高句丽,两面夹击败退的隋军。
中策:趁后方空虚,迅速攻下长安和潼关,建立以长安及关中为中心的根据地,再图取天下。(李渊后来就用这招)
下策:进攻东都洛阳。因为尽管大隋文武大臣的妻儿老小都在东都,但是四周却是大隋的精锐部队,一旦起义军进攻洛阳,大隋的精锐,一旦有事,你说他们能做事不管吗?加上城里有越王杨侗和数万兵马驻守,防御工事也相当的坚固,一旦攻不下,杨玄感随即会受到前后夹击,到时候想逃都逃不掉。
然而,正如李密所说,杨玄感打仗没得说,然而指挥天下兵马还是不行的。
果然,随着义军节节胜利,部队由一万余人猛增至十余万;指挥万把人杨玄感还感到吃力,现在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军队,开始头脑发热了,将李密的对策放在一边了。
李密感觉势头不妙,立即劝说杨玄感按照上策行事,可小杨坚持要去洛阳,还说,一旦攻下洛阳,大隋将举国震惊,士气大振。
只是,义军抵达洛阳后,形势还是像李密说的那样,久攻不下。杨广获知东都被围,随即派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侯卫将军屈突通,名将来护儿驰援。杨广也回师救援,杨玄感一下子就被包围起来。
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杨玄感才明白李密的想法是对的,想重新按照大哥建议,撤离东都西进关中,只是太迟了。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屈突通等各路大隋名将,会放过立功的机会吗?
八月初一,葭芦戍。
三战三败后,杨玄感再次被包围,战到最后,只剩下十多人。杨玄感觉得大势,就下令让弟弟杨积善杀了自己。
本来就对杨素家有怨言的杨广,这次怎能错过机会?立即下令诛杀杨家九族,有三万多人被斩杀,六千多人被流放。即使是接受过义军在黎阳起兵时曾开仓放粮的百姓也都被杨广杀了。
此次兵败,只有一个人躲过一劫---李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