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的评书故事里,罗士信是秦琼的义弟。他天生神力,是隋唐四猛第一猛,外号“当世孟贲”,使一条大铁枪,罕有敌手,曾大战李元霸。但他生性憨傻,在攻打扬州皇宫时掉进陷阱,被乱箭射死。上面是评书故事中的情节,但在历史上罗士信是真有其人的,在《旧唐书》、《新唐书》,均有其传记。那么历史中的罗士信又是怎么样的人物呢?
据记载,罗士信出生于600年左右,是齐州历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关于他的家世背景,没有任何明确的记载,有的说他是罗艺之子,但没有任何证据,只是猜测。613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王薄、左才相、孟让等人攻打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军出战。
当时年仅十四岁罗士信,请求从军征战。张须陀看他身材矮小,就对他说:“你这身材连穿盔甲都没法穿,怎么能打仗呢?”罗士信大怒,当即身披重甲,悬挂两壶箭,然后飞身上马。张须陀见到他有如此气魄,非常高兴,允许他随军出战。
不久,张须陀与起义军在潍水交战。双方刚刚列完阵,罗士信便手持长矛,驰马冲入敌阵,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人的首级,用长矛挑着在阵前巡回,起义军军吓都不敢动弹。张须陀乘势发起进攻,大破敌军。罗士信在追击敌军过程中,每杀一人就割下其鼻子,最后以鼻子的数量报功。张须陀叹服,将自己的战马赏给罗士信,并将他留在身边。
过了一段时间,张须陀奉命讨伐下邳附近的起义军罗明月所部。当时卢明月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才万余人马,双方对峙数十天,张须陀决定采取退兵诱敌之计,需要将领率领人马偷袭敌营。此行十分危险,只有罗士信、秦叔宝主动请行。最终秦、罗二人烧毁敌营三十余座,与张须陀夹击,大破义军,卢明月仅带着数百骑兵逃之夭夭。
此后每次作战罗士信都随张须陀先登陷阵。隋炀帝杨广得知情况后,派遣使者慰问,并让画工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斗阵法,交到内史省。
张须陀、罗士信、秦叔宝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隋末农民起义呈野火燎原之势。616年,李密、翟让在大海寺之战中,击杀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率领余众投往隋将裴仁基,不久后两人跟随裴仁基投降瓦岗军,也加入到了隋末农民起义军的行列。
此后罗士信奉命与王世充作战,因重伤而被俘。王世充非常欣赏罗士信的才能,待其甚厚,与之同寝食。618年王世充彻底击败李密,得到邴元真等瓦岗军将领,对待罗士信也不如从前,罗士信非常不满。后来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看中罗士信的战马,向他索要。罗士信不给,王世充竟然将马夺去赐给王道询。
619年,唐、郑(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权)交战,王世充命罗士信攻打谷州,罗士信趁机率千余人归唐。唐高祖大喜,任命罗士信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派他对付王世充。
此后罗士信围攻千金堡,守军不但据守不降,反而辱骂罗士信。罗士信派人找到些妇女儿童,来到千金堡,诈称:“我们是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又故意道:“我们搞错了,这是千金堡!”然后匆匆离去。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离,便出兵追赶。罗士信在路边埋伏,趁机冲入堡内,将堡中守军全部屠杀。621年王世充投降,洛阳平定,罗士信因功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622年李世民率军征讨河北的刘黑闼。刘黑闼重兵围攻乘城,唐军三次增援都无功而返。李世民担心守将王君廓守不能坚守,便问众将道:“谁愿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罗士信挺身而出,率二百人入城。此后刘黑闼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势,唐军则因天降大雪,无法增援,最终乘城破,罗士信被俘。
刘黑闼爱惜罗士信的才能,希望他投降,但罗士信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年仅22岁。李世民得到罗士信被害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命人赎回他的遗体。罗士信生前与裴仁基关系甚好,裴仁基遇害后,罗士信出资将裴仁基父子安葬于北邙山上,还言道:“我死后,希望葬在此墓旁。”李世民遵照罗士信的生前遗愿,将他安葬在裴仁基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