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时范文澜在撰写《中国通史简编》,正写到隋唐。李新读到专写隋炀帝骄奢淫逸的一节,见有“隋朝富饶,酒食照例不要钱”以此向西域人炫耀而遭讪笑的文字,觉得颇为刺眼,对范文澜说:“你的书毛主席是一定要看的,你在这里写吃饭不要钱,而且是写隋炀帝,这样写好吗?”范文澜毫不迟疑地回答:“就是要让他看嘛!我写的都是事实,有凭有据,怕什么?”
范文澜
在开国元勋中,就品格和性情而言,笔者甚为心仪的是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今读《李新回忆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涉及陈毅的虽仅两处(一处还是在前言中),却又引发出笔者对这位中国历史朝代人物的怀念和思考。
在中南海放言:“到了苏联,不要去吹嘘‘大跃进’”
李新于1947年冬初识陈毅。是时陈毅赴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二月会议,途经晋冀鲁豫解放区,应薄一波之邀作报告,李新参加了这次报告会――
陈毅因华东部队需要我区帮助,来到冶陶。薄一波请他给大家讲了一次话。他率直敢言,妙趣横生,说:我们华东的仗没有你们打得好,土改也没有你们搞的好,所以向你们求救来了。你们的刘伯承是常胜将军。不过,我要说句实话,自古以来只打胜仗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是没有的。所谓常胜将军,是胜不骄,败不馁,善于总结经验,因而胜仗打得多些、大些,败仗打得少些、小些。希望你们这个常胜将军也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打更多更大的胜仗,供我们好好学习。
陈毅的讲话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他的讲话,很显然是有所为而发,正因如此才得到大家最热烈的欢迎。会后,薄一波问我有何看法,我说:陈毅同志给我们泼了一瓢冷水。我看这冷水泼得真好,不然我们的头脑会热得爆炸的。全国土地会议把我们表扬过头了,我们就神魂飘荡,莫名其妙了,现在很需要一副清醒剂。我见薄一波没有什么表示,也就把话打住了。过了一阵,他向我走来,很诚恳地对我说:我同意你的看法,陈毅同志客观而巧妙地向我们提出意见,很宝贵。你们四川人就是痛快,我喜欢。
或许是年代相隔久远,或许是回忆重心所致,上引文字未充分显示陈毅谈吐的“妙趣横生”(无独有偶的是,原上海市委书记、老新闻工作者石西民上世纪90年代回忆陈毅参加十二月会议后返程途经涉县,为新华总社等新闻工作者作报告,亦有“妙语连珠,性格坦率”的印象),不过,透过字里行间,人们对这位文武兼资的儒将之风采,尚可领略一二。陈毅说到刘伯承这位常胜将军,其实在场听者不会不明白其真实用意。盖刘伯承与邓小平已于这年6月底,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刘邓大军既已开拔,留守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军政干部岂能不辨陈毅此番话的弦外之音。李新特意记下了薄一波对陈毅讲话的称赞。薄一波40年后所写《回忆陈毅同志的二三事》一文,又说到1952年在上海与陈毅一起主持“五反”,“请他召开大会,作了报告。陈毅同志很会讲话,着重讲了要防止过火现象。这次会一开,上海的资本家稳住了,跳楼事件的影响也很快平息下去”。
也正是在“五反”期间,陈毅说过大意是“只敢反右而不敢反‘左’的共产党人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这在李新的笔下也得到体现――
(1958年)秋天,我到北京医院看病,见陈毅在那里写大字,范老在一旁赞赏,随后说起范老写的书。陈毅说:“你那四卷书(指《中国通史简编》)是不朽之作,可以传世的。你把隋炀帝的骄奢,写得活灵活现,写得太好了!隋文帝俭,隋炀帝奢,老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当,儿子不几年就给糟蹋光了。那样的皇帝,怎么能不亡国呢?”陈毅越说声音越大,越激昂,而且很愤慨,四周的病人都围过来听,极表同情。这一幕情景,我至今未忘。
此前的这年夏季,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大跃进”到了热火朝天的阶段。李新时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去看望所长范文澜。谈到异想天开的“大跃进”,彼此均颇不以为然。当时范文澜在撰写《中国通史简编》,正写到隋唐。李新读到专写隋炀帝骄奢淫逸的一节,见有“隋朝富饶,酒食照例不要钱”以此向西域人炫耀而遭讪笑的文字,觉得颇为刺眼,对范文澜说:“你的书毛主席是一定要看的,你在这里写吃饭不要钱,而且是写隋炀帝,这样写好吗?”范文澜毫不迟疑地回答:“就是要让他看嘛!我写的都是事实,有凭有据,怕什么?”随后还补充了一句:“要让所有的领导人都看看,中国的历史经验丰富得很,应该以史为鉴嘛!”
李新说,毛主席是否读了《中国通史简编》不清楚,但陈毅读了。于是引出了上引的一段史实。
陈毅激赏范老,当着诸多病员的面,直斥隋炀帝的骄奢,其藉古喻今的用意是心照不宣的,“四周的病人都围过来听,极其同情”颇能传达当时的氛围。能到北京医院看病的,当然是有相当级别的干部,以陈毅的练达和洞明,不会不明白隔墙有耳的古训,他仍放言无忌,足见他乃性情中人。李新的回忆是可信的。为着印证这个判断,笔者征引山西作家马烽1988年写的《“到了苏联,不要吹嘘大跃进”――忆陈毅的一次谈话》的相关文字:
1958年10月,中央组成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准备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1周年庆典。在临动身的前两天下午,陈毅同志在紫光阁接见了代表团的全体成员。他问:“听说你们听了好几个报告,讲了‘大跃进’,取得多么大多么大的成就,打了多少多少粮食,炼了多少多少钢铁。你们相信吗?”没有人敢回答,有的人只是苦笑。他大声说:“我就不相信!”“生产工具并没有多大改善,怎么一说‘大跃进’,粮食就能成多少倍的增长?根本没有这个可能嘛!”“炼了多少多少钢铁,在哪儿?把许多矿石都烧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