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将军杨素一生中为何能被两朝五个皇帝重用?

杨素,亦正亦邪的冷血将军,他戎马一生,为大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乃大隋王朝功盖华夏的开国元勋。他又是仅有的到了炀帝时期还受重用的将领。他不仅武功强大,而且是隋朝开国功臣中文化最渊博的。他一生立下了很多战功、留下了很多好诗,流传下来很多佳话。隋文帝杨坚这样评价他:“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杨广这样赞美他:“夫铭功彝器,纪德丰碑,所以垂名迹于不朽,树风声于没世。”但他最终还是晚节不保,晚年奢侈荒诞、专权擅政,于是历史上还是把他定位为奸臣。他,就是大隋“铁帽子王”――越国公杨素

【“但恐富贵来逼臣”】

杨素,字处道,出生于上流社会。他的祖父杨暄,北魏时任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北周时任汾州刺史。

少年杨素长相俊美,体态挺拔,性格大度,是个标准的帅哥,还是很有气质的那类。他学习很用功,熟悉各种典籍,还善于撰文赋诗,写得一手好字。即便如此,世人并不会因此而看重他,长得帅学习又好的人多了去了!倒是他那个曾做过北魏尚书仆射的从叔祖,却很是推崇他,认为他是一个具有非常之器的人,有超逸群伦的才能,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当然这些都是后人记载,名人嘛,从小总得有点异兆才好。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打乱了贵族子弟杨素平静安逸的生活:他的老爸在与北齐打仗的时候战死了。本来一家人够悲痛了,北周朝廷居然还不给抚恤金!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年轻的杨素上书周武帝,要他给个说法。人家皇帝日理万机的,哪有空闲和你讲理去!杨素这孩子也是被宠坏了,见自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终于惹得武帝恼了。“来人啊!给我把这浑小子拉出去砍了!”

杨素之所以垂青封德彝,是因为封德彝曾救过他一命。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杨素奉旨建造仁寿宫,当时天非常热,那些役夫又累又热,一个接一个地死掉了。杨素怕文帝知道,就把他们的尸体摞在一起都烧了(“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

隋文帝派宰相高G前去视察施工状况,高G据实回报:“太奢侈了!可把人民给害苦了。”等到隋文帝到了仁寿宫,见宫殿如此奢华,大怒道:“杨素为修离宫用尽了天下人力,这不是为我跟老百姓结怨吗!”杨素惶恐无比,担心受责备,一时束手无策。当时封德彝便对杨素说:“你别担心,等皇后来了就好说了。”

杨素得到这个提示,马上跑去拜见独孤皇后说:“从古到今,哪个帝王没有几座离宫别馆?现在天下太平,造这么一个宫殿,能损失得了多少呢!”第二天,文帝准备查办杨素的时候,独孤皇后果然为杨素辩解:“杨公知道咱们夫妇老了,没什么可以娱乐的,把这个宫殿装饰得好点,也是出于忠孝之心啊!”

这场小风波的结果是杨素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赐钱百万,锦绢三千,从此更受隋文帝的信任。也正因为如此,向来自负才势的杨素,对愣头青封德彝十分赏识,不但整日与他“论天下事,衮衮不倦”,还将一个侄女嫁给了他,最后对他下了一句跟李靖类似的评语:“封郎终当会坐上我这个仆射的位子的!”

哪知这句话不但成了鼓励封德彝奋发向上的动力来源,甚至还救了他一命。封德彝参加隋炀帝征讨辽东的战役的时候,坐船从海路出击,半路上他乘坐的那艘船出了意外,全船的人都落水而死,只有他有幸捡了一条命回来。据说他落水后抱住了一块木板,随浪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但不久即力气用尽,陷入绝境。就在他几乎就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杨素对他说过的那句话,猛然警醒:我将来是要当仆射的人哪,怎能阴沟翻船死在这种地方?

这就好比旧时代很多传奇性人物遇险前不甘心的说法一般:算命的说我将来会大富大贵呢,哪能那么容易死了!处于绝境中的封德彝正是靠着这句话作为信念支撑,坚持了下来,最终等来救援,捡了一条命回来。

大难不死的封德彝后来果真如杨素所言,做了唐高祖李渊的右仆射。

【他一手将杨广推上皇位】

在帮助文帝巩固帝位的时候,杨素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但是在选定帝国接班人的时候,杨素却选错了主子,这也是他一生所做的事中错得最彻底的一件。因为这个选择,他不得不被世人唾骂了几千年。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次子杨广封为晋王;三子杨俊封为秦王;四子杨秀封为蜀王;五子杨谅封为汉王。

太子杨勇学识渊博,性情宽厚,心地又很直率,刚开始文帝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可是杨勇有一点不好,就是喜好声色。对于小气的文帝来说,杨勇生活难免有点奢侈,文帝越来越看不惯杨勇的做法,对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杨勇又不喜欢他的夫人,而是很宠他的妃子,同样小心眼又很女权主义的独孤皇后自然也觉得自己这个大儿子很不是东西。杨勇就这样使自己失宠于父母,这要是在平常人家,也就算了,大不了少继承点财产。但是他不幸生在了帝王家,成则为王败为寇的地方,失宠,即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晋王杨广觊觎太子位置已久,见父母不喜欢杨勇了,他趁机装得乖巧敏慧,虽然也好声色,生活奢侈,却很会处处掩饰,投父皇、母后所好,又立过战功,因此很为父皇、母后宠爱。杨广见自己的计划奏效,于是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他的谋划夺位活动。

要谋东宫之位,杨广需要一个深受父亲信任的大臣做内应。杨素虽然深受隋文帝的信任,但是杨广其实和杨素的交情很一般,他自然知道杨素不会心甘情愿地帮自己的忙。但是杨广的近臣宇文述深知人性的弱点,他一下子就摸到了杨素的软肋。自命清高的杨素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里面包括了各位王子,既有太子杨勇,也有晋王杨广。宇文述看准了这点,利用钱财收买了杨素的弟弟杨约。贪财的杨约为了心安理得地私吞晋王的礼物,自己做走狗不说,还不惜给亲哥哥杨素下套,让他也不得不成为杨广的走狗。

别看杨素在朝中耀武扬威,其实他很多事都是听从杨约的意见,杨约就是杨素的智囊,也正是这个智囊给杨素设了个套。杨素从此走上了不归路,不但辜负了自己的半世英明,死不得其所,而且从此受人唾骂。有这样一个“好”弟弟,杨素也算命苦,自己不贪财,却也为财而死,为财而朽,真是世事弄人。

杨素答应了杨广之后,马上身体力行起来。他首先在独孤皇后面前大讲杨勇坏话,激起皇后废太子的决心。后来文帝让他考察东宫的状况,顺便听听大臣们对太子有什么意见。杨素趁机大肆诬陷杨勇:“开皇十七年,我奉皇上您的命令请皇太子严办刘居士余党。太子说道:‘刘居士的同党们不是都已经伏法了?你是宰相,你自己去办吧!’这岂不是对圣上您不恭吗?太子还抱怨说:‘刚开始父皇造反的时候,如果失败了,我第一个被杀。现在他做了天子,对我竟然还不如弟弟们,事事限制我,让我一点自由都没有!’”隋文帝听罢,马上做出了“这个孩子不能继承我的衣钵(此儿不堪嗣久矣)”的结论。

公元600年10月,隋文帝召集百官,废太子杨勇为庶人,还顺带把他子女的封号也都削除了。杨勇自然又委屈又害怕,边跪拜边哭着说道:“本来我罪该当斩,以为后人借鉴,承蒙父亲可怜,给我留下了性命!”见了曾经引以为豪的儿子这个场景,隋文帝的心也一阵酸,本想反悔,在一旁察言观色的杨素大声说道:“废掉了太子,就像去掉了身边的一条毒蛇,陛下不必太在意。”这人多坏啊!害人家丢掉了皇位不说,连父子之情都不让人留。

当年十一月,杨广在杨素的支持下,被立为太子。历史已证明杨广是一个典型的淫暴之君,仅仅在位十几年,就断送了大隋江山,而帮助杨广的杨素,更成为加速隋灭亡的罪魁祸首。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文帝病重,在仁寿宫大宝殿养病。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与杨广一起照顾文帝。杨广早就垂涎宣华夫人的美貌,于是趁机调戏她。夫人便跑到杨坚那里哭诉道:“太子无礼”。杨坚听她这么一说,怒从胸中起,连亲爹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坚决定召回杨勇,废掉杨广的太子身份。但细节又一次影响了历史,事有不巧,宣华夫人告状和复立太子一事,走漏了风声,被宰相杨素知道了。杨素马上去告诉了杨广。于是,“太子遣张衡入室”,让其他人都回避,“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就是说刚才杨坚还没有死,张衡一进去,陈氏等妃子们一出来,皇帝马上就死了,杨坚之死明显是非正常现象,是被自己最信赖的大臣和亲生儿子一起害死的。

七月二十一日,在杨素的拥戴下,杨广登上皇帝宝座,史称隋炀帝

炀帝即位以后,赐杨素东京住宅一所,任他为尚书令、太子太师。第二年,又将他命为司徒,由原先的越国公改封为楚公,荣宠冠盖京华。

【平定杨谅之叛】

杨谅(公元575~605年),字德章,隋文帝杨坚的第五个儿子。隋文帝相当宠爱这个小儿子,让他做并州总管,山西、河北、山东全在他的管辖之下,地广人众,兵强马壮。杨谅对杨广夺取杨勇的太子地位心怀不满,后来又见杨家老四蜀王杨秀也被杨广陷害杀头,他唯恐自己也会得到像四哥一样的下场,当时就已经有反叛的心了。

杨广杀掉父亲杨坚和大哥杨勇,自立为皇帝之后,杨谅更觉得没了保护伞,早晚都是个死,于是干脆扯起旗帜反对隋炀帝

杨谅的参谋王对他说:“既然起事,就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直捣京师。太原离长安不过十来天路程,天下兵马还来不及调集,我们就已经成功了。”杨谅听了,认为这个计策不错,于是依此而行。他自己坐镇晋阳,派茹茹(柔然族别名)天保率兵直指京师长安。

谁知刚打到黄河边上的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杨谅忽然改变主意,不前进了,命令纥单贵拆断黄河木桥,又派大将王聃率领数万大军沿黄河守卫。并且不听劝说,自己回太原休息去了。

大臣们一再劝说,杨谅仍不为所动,他所做的仅仅是任命王聃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共同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下策。

对于隋炀帝来说,这一仗可不是打着玩儿的。他派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杨素来平定杨谅叛军。杨素当天就带了5000轻骑袭击蒲州。赶到黄河岸边时,已经是半夜了,杨素当即买了数百艘商船连夜渡河,清晨就发动了攻击。杨谅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天保败走,王聃恐惧,开城门投降了杨素。

这次战斗后,炀帝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大使,率领数万士兵征讨杨谅。杨谅听说杨素直奔太原而来,大吃一惊。他亲率大军十万,布阵拦截。两军相持了几天之后,忽然天下大雨,杨谅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富二代受不了这般苦,想放弃此地,回太原坚守。参谋王又劝告道:“杨素长途跋涉,孤军深入,人马都已疲惫不堪了。大王只要亲自带军冲击,必然胜利。假如看见敌人就退,将会大长他们威风而灭我军的士气,所以千万不能退啊!”杨谅又不听,坚决下令退军。途中被杨素领军猛击,杨谅大败,只得投降。王叹道:“我的计谋并不比杨素差,可惜不肯听我的!”于是自杀了。

杨谅兵败投降后,隋炀帝并没有马上杀掉他,只是将他除名为民,终身监禁。杨谅部属官吏平民,有20余万家庭因此受牵连,被斩首或者徙边。

平定杨谅这整个战事的进程,与杨素事先作的战事日程完全相符,杨素在历史上也因此留下了“计日破贼”的美名。唐代魏征这样评价杨素:“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从杨素亲自指挥的攻陈作战、北击突厥、平定杨谅等重大战役中可以看出,深于谋略,善捉战机,不拘古法,因变制敌等,既是杨素用兵打仗的显著特点,也是其每战皆胜的重要原因。而他“驭戎严整”,治军得力,赏罚分明,则是其“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的又一重要原因。

【定位终生:一代奸臣】

要论才艺学识以及带兵之道,杨素绝对是隋朝高层中的佼佼者,但是,历史之所以把杨素定位在一代奸臣上,并不仅仅因为他扶助了一个败家皇帝,还因为他在治理国家时那种心胸狭窄、打击异己的表现。

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隋文帝在岐州建一座避暑山庄仁寿宫,命杨素为监造。杨素为了巩固其政治利益,讨好隋文帝,不惜学习精卫填海造田、夷平山谷来建造一座极其奢华的宫殿,历史上记载仁寿宫“崇台累榭,宛转相属”。

统治阶级建造宫殿,说到底还是得老百姓出力。由于仁寿宫规模很大,杨素征集了很多壮丁。但是那时候农民工可不像现在又给工资又有补贴,被征用的壮丁不仅拿不到工资,还经常被虐待。所以造成了“死者以万数”的状况。仁寿宫完成的时候正好是夏天,隋文帝听说快完工了,就要来避暑。为了不耽误时间,杨素命人将那些累死的民工全都烧掉(“悉数焚除之”),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

由于杨素屡立战功,文帝非常信任他,所以杨素一直位居权贵,一度能左右朝政。他家人也都在朝做官,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杨素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政策。

最先遭殃的是四大功臣之一的贺若弼贺若弼与杨素是表兄弟,深知杨素的为人,并对杨素为相不服,所以杨素常在文帝面前诋毁他。

一次贺若弼的口舌瘾又上来了,便在文帝面前口出狂言,大骂杨素不是东西。杨素趁机进谗言,说贺若弼有心谋反。小心眼的文帝大怒,免了贺若弼的官,把他贬为庶民。后来虽然又恢复了他的官职,但文帝始终有猜忌而令他闲居,不给他实权。

接着杨素又把魔爪伸向了同为四大功臣的史万岁。公元600年(开皇二十年),突厥达头可汗进犯隋朝边境,史万岁带兵出击,军队在大斤山与突厥兵相遇。达头可汗一听是史万岁的军队,马上率兵撤退。史万岁带着骑兵一路猛追过去,一直追入大漠百里地,才收兵返回。

这次出击,杨素没有什么功劳,就诬陷道:“这次突厥兵不是入侵,是来塞上放牧的,史万岁为了邀功,才出战的。后来突厥都说要投降了,他还一直杀了那么多人!”隋文帝听了之后,问杨素:“史万岁在哪里?”当时史万岁正在宫门外候旨,杨素却说:“他正在东宫拜见太子杨勇。”意思就是说史万岁是东宫的党羽。文帝大怒,等史万岁一进殿,就不问清红皂白,命左右杖打史万岁,战功卓越的史万岁就这样被活活打死了。

隋炀帝即位以后,马上占有了他父亲的宠妃宣华夫人,杀死了废太子杨勇。而杨广能做成这一切,自然少不了助纣为虐的杨素的功劳。杨素帮助他登上了帝位,又帮助他消灭了足以威胁他的诸位兄弟后,最终受益人杨广却开始有威胁感了,他开始对杨素采取明举暗夺之策。杨素终于也尝到了那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感觉。

大业元年(公元606年)七月,杨素病重。炀帝表面上关心他的病情,派医送药,但对他极高的权势又心怀疑忌,悄悄问医生:“这老贼怎么还不死?”杨素心中明白,心情非常抑郁,想想自己一生虽然富贵逼人,结果还不是很失败?!他渐渐不肯服药,对弟弟杨约说:“我难道需要再活吗?”几日之后,杨素去世,炀帝赐他谥号“景武”,赠光禄大夫、太尉公。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七月,杨素结束了他擅权误国的一生。而他一手扶持的皇帝杨广在位仅14年,就将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富庶的大隋王朝葬送了。与其说杨广葬送了大隋,不如说是杨素误国葬送了大隋江山。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suichaogushi/3451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