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太原留守李渊难免时时长吁短叹,儿子李世民却并不如此。原来他早已将时局看清,深知目前形势不会持续太久。于是结识了好些有志之士,以图将来成就大业。
在他交往的朋友中,有一个是晋阳县(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古城营)令刘文静,还有一个是宫监裴寂,都是很有谋略的人。
一天,李世民与刘文静谈论天下冤狱,刘文静说: 现在是天下大乱,除非有汉高祖那样的英明人物出来拨乱反正,才可能没有冤死的好人。
世民不以为然: 你未免过分悲观了,只有庸人才会对现实绝望。
刘文静一听大喜,说: 我的确没有看错人啊。公子,现在不时地有农民起义,如果有众望所归者敢于挺身而出,正好将他们收归旗下为我所用,就是太原百姓, 恐怕也有十来万人。你父亲手里又有好几万兵将,就算只凭这些力量乘虚入关,号令四方,那也要不了半年时间,就可成帝业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 你说得很在理,只怕我父亲不答应,如何是好?
文静说: 这也不难。 于是在李世民耳边说了几句话。
李世民离开后,直接取了好酒,摆了盛宴,请裴寂一块儿喝酒。李世民知道裴寂好赌,便在游戏时故意输钱给他,搞得裴寂格外心情舒畅。
然后,李世民才将自己与文静的主意告诉他,请他出面劝说李渊。裴寂说: 你父亲与我是老朋友了,如果明言相劝,很可能被他拒绝。 于是两人商量了一番,便由裴寂去劝说李渊。
谁知如此这般之后,李渊仍然十分犹豫,无论裴寂如何分析 隋室江山,唾手可得 ,并力劝他 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还是坚持自己 世代领受国恩,不敢变 志。 正在这时,有士兵来报,说是突厥大军压境,已经到了马邑(治今山西朔州)。李渊立即与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商议对策,决定派高君雅领兵万人前往马邑支 援。
高君雅走后,裴寂的话又在李渊耳边萦绕,思来想去,好几天寝食难安,却仍然拿不定主意。当得知高君雅出师不利后,李渊更加茫然无措,只是一个人呆呆独坐。
正在这时,李世民策马飞奔而来,他劝父亲道: 现在下有外寇和群盗作乱,上有严刑伺候,随时可能面临灾祸。不如顺应民意,带兵起义,说不定还能转祸为福呢! 但李渊仍然不为所动,还扬言要将儿子举报出去,免得连累一家人。
第二天,边境军情更加危急。李世民再次进到李渊的房间劝父。这回李渊口气有所缓和,说是经过一夜的考虑,觉得儿子说的也很有道理,只是家眷都在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怕一旦起兵之后,家人有个什么闪失。世民于是立即派人飞奔河东,去接河东的家属。
正在这时,江都有消息传来,当即吓得李渊魂不附体。原来,是隋炀帝因李渊未能将突厥及时击退,已经派人到了太原,要将他捉去问罪。
李渊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将裴寂和儿子李世民召来一同商量。裴寂说: 我前日劝您,就是为了防这一招。现在情势紧急,还犹豫什么呢?古人说 先发制人,后发被人所制 。何去何从,望您三思啊! 李世民接着说: 现在皇上昏庸,尽忠无益啊!
很快,隋炀帝派来逮李渊的两名使者也已来到,李渊推说自己病重不能起床,只派下属将两人先安排住下。这两人呢,虽然身负皇上命令,但因李渊手握兵权,也只好耐着性子等待。
不几日,江都隋炀帝又传来赦免的命令,让李渊还担任原职,戴罪立功。情势一有缓解,李渊又放宽了心,起兵之事就搁置了好几日。
裴寂及世民看李渊迟迟不能决断,心中焦急,不断催促。世民又将刘文静保举出来,希望一同谋事。文静上来就献上一计,即假借皇帝名义发诏,命令太原、西河 (治今山西临汾东北十三里)、雁门和马邑的百姓,凡是二十岁以上的都要当兵,以东征高句丽(即高句丽国,都今朝鲜平壤)。这道命令一发下去,立即民怨沸 腾。
这期间,世民又多次劝父举兵,李渊先说: 家属还未到。 世民说: 家属已经起程,想必很快就到了。现在事情已很紧急,得早点布置才好。 李渊又皱眉道: 兵力不足,恐怕一时也成不了事。 世民上前一步,附在李渊耳边说了几句。李渊随口说: 好。
费尽周折至此,李渊终于决定起兵反隋。同在太原的两个副留守,即王威和高君雅,察觉李渊父子有异,准备要除掉李渊,却被李渊父子及刘文静等用计,以 引突厥入寇 的罪名将二人斩首。
很快,李渊的家眷也都从河东来到。这时窦夫人已经病逝,三儿子玄霸也在家乡不幸因病夭折,所来的人中有李渊的大儿子建成、四儿子元吉及女婿柴绍等,其中还有李渊之妾万氏。万氏所生儿子智云在途中失散,后在长安被留守的阴世师所害,李渊得知后伤心不已。
为了稳住突厥,李渊派出刘文静与兵临城下的突厥谈和,邀其共定京师,一起反隋,并约定胜利之后,土地归李渊,玉帛归突厥。始毕可汗大喜,当即赠马千匹。 搞定突厥之后,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自号义兵,亲自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兵3万从太原出发,大儿子建成和二儿子世民都随行,只留下小儿子李元吉留 守晋阳宫。其起兵名义,则说是要拥立在长安的代王侑。一路上,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沿途树上有成熟的苹果,也是给了钱后才摘下来吃。这 支纪律严明的队伍,颇得百姓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