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年)秋天,太子李世民登上皇位,太子妃长孙氏顺理成章地被封为一国之母,成为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贵为国母的长孙皇后没有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变得骄纵跋扈,而是依然贤明勤俭,恪守本分。
太上皇李渊在世的时候,长孙皇后每天都坚持早晚前去问安,而且她不但自己细心周到地服侍公公,还时常吩咐李渊身边的侍女要尽心照料太上皇的饮食起居。
在对后宫嫔妃的态度上,长孙皇后也表现得十分大度,她不但自己不争宠吃醋,还经常提醒李世民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后妃妃嫔,因此,在她的管理下的后宫非常太平,嫔妃之间很少产生矛盾摩擦,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品行十分赞赏,时常在上殿议事之后向长孙皇后提及朝中大事和相关的一些细枝末节。而长孙皇后却总是刻意回避,因为她虽贵为皇后,却不想干涉朝廷政务。从小恪守礼法的她认为无论男女,都有自己的本职,所以都应当安守本分,不应该私越雷池。
因此,她只要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就对太宗说: 母鸡唱晓是不合情理的事情,女人干涉朝政也是不合乎礼法的。 但太宗并不介意,执意让她说出自己的建议。
长孙皇后考虑再三,只说了 居安思危,任贤纳谏 八个字。当然,这也只是提醒太宗做事要讲原则,而并未涉及具体政务,因为她知道,朝中人才济济,根本不用她去操心。
纵观历朝历代,大多数皇后都会为了巩固地位而极力培植自己的族人入朝为官,而长孙皇后却恰恰相反。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跟唐太宗交情很深,他不但在建立唐朝时立下过战功,而且还在 玄武门事变 中出过力,所以深得太宗的赏识。
当太宗有意拜他为相时,长孙皇后立刻出面阻拦,并对唐太宗说: 我现在已经贵为一国之母了,不想再让家人占据高位。鉴于前朝吕后、霍光的教训,恳请皇上另择高人吧。 由于长孙皇后言辞恳切,太宗只得重新打算。
长孙皇后不但严格约束自己的族人,对子女的管教也十分严厉。
太宗非常疼爱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长乐公主,所以为长乐公主准备了十分丰盛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的嫁妆还要丰厚。魏徵知道后,当庭指出这种做法欠妥。
退朝后,太宗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长孙皇后,皇后听后,十分欣慰地说: 我虽然早知道魏徵深得皇上的信任,却一直不知道原因,今天听说此事,才恍然大悟。朝中有这样忠肝义胆、敢于直谏的良臣,如果皇上以后处理政务时能够充分理解和接纳他们的不同意见,就是最大的幸事了。
有一年春天,太宗准备去郊外打猎。当他带着一队护卫臣子准备出发时,恰好遇见魏徵,魏徵得知太宗要去打猎,连忙规劝道: 现在草木新荣,正是飞禽走兽繁 衍后代的季节,不适合打猎,请皇上择日再去吧。 但太宗不听劝告,仍旧打算立刻出发。耿直倔强的魏徵也不肯让步。坚决挡在驾前。太宗见难以成行,一气之下 弃马回宫。回到后宫,太宗怒气冲冲地对长孙皇后说: 这个扫兴的匹夫,我一定杀之而后快!
长孙皇后问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立刻转身回到寝宫更衣,然后穿着隆重的正装出来叩拜太宗,嘴里还念道: 恭贺皇上! 太宗被长孙皇后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惊诧地问: 皇后为什么行此大礼?
长孙皇后郑重其事地回答: 我曾听说过 主明臣直 ,今日听闻魏征如此耿直,可见他在内心深处确信皇上是一位圣明君主。皇上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已经赢得了臣子如此的信任,因此向皇上道贺。
太宗觉得皇后的话很有道理,便转而大喜,还特地嘉奖了魏征的耿直。
贞观八年(634年)夏天,长孙皇后在九成宫(今陕西麟游)避暑,其间突患重病,尽管请遍了名医、吃尽了良药,情况却一直不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情急之下,太子承乾想到了大赦天下和度化向道,想用行大善、积大德的方式来乞求神灵庇佑,但是,长孙皇后却坚决反对。
长孙皇后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 自古以来大赦天下都关乎国事,佛家道家也都有自己的门规,怎么能随意特赦罪犯和劝人入教呢?那样肯定会扰乱政局的,而且这两件事情都是皇上现在不想做的,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呢?
听了母后的这番话,太子很惭愧,没敢把这件事情直接禀告唐太宗,而是先告诉了房玄龄,由房玄龄转奏给太宗。太宗得知皇后的微言大义,感动得热泪盈眶。
贞观十年(636年)夏天,长孙皇后病危,她推心置腹地对太宗说: 我们长孙家原本没有什么功德才能,只是因为有幸跟皇族结亲,门楣才得以光耀。为了保 持长孙家的清誉,请皇上答应我以后不再封赏长孙氏家族了。我有生之年并没有对国家作过什么贡献,所以死后也不要大操大办了,不要建坟修棺浪费财力,只简单 埋葬就可以了。请求皇上一切从俭,权当是对我的纪念吧。 此后不久,一代贤后病薨宫中,并于当年冬天埋葬在昭陵。高居后宫之首,长孙皇后却从不滥用职权, 反而以身作则,凭借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贤德的品行,得到了全天下人的敬佩和尊重,成为后人的楷模。唐高宗登基后,尊奉长孙皇后为文德顺圣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