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发迹的?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武则天的亲孙子,唐中宗的侄儿,他的父亲李旦当时被封为相王。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身为临淄郡王的李隆基被派离京城,担任潞州别驾。当时潞州大都督府的府祈在今山西省长治市。李隆基虽然只在潞州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但这一段经历对其一生至关重要,可以说李隆基正是由此发迹而登基皇位的。

李隆基在潞州时,刚刚20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常与同僚、朋友们在一起纵论天下,挥斥方遒。在其潞邸的后花园,有一座“德风亭”(旧址在今长治市府上街),这是取《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之意而建的。亭西有条辇道直通游岭(今牛岭),岭上也建有一座“看花梳洗楼”。李隆基常和当地名士及幕僚、契友们一起在此赏景赋诗,谈论国事。据说每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他就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而一旦人们话及当朝的唐中宗、韦后时,他只是微微发笑,不置一言。这说明经历过武则天酷吏政治的李隆基,在政治上城府很深。但他毕竟是个有志青年,每当酒酣之时,便情不自禁地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现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李隆基在潞州的时间虽短,但已显露出他的政治才能,史书记载,他在潞州任上颇有德政,礼接土大夫,爱护百姓,很受当地人民的称道。

当时朝政昏暗,朝野都很沉寂,在黑暗中等待希望之光的出现,潞州当然也不例外。皇孙李隆基的出现,他的远大抱负和杰出才干,使他身边的人们似乎看到了唐朝的希望。于是,他们开始附会各种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来为李隆基将来当皇帝制造舆论。据记载,他到潞州不久,就出现“月重轮”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月晕”,人们就附会说这是“瑞之大兆”。当地还传说,九月初九重阳节,李隆基与同僚到壶关(今山西壶关)羊头山去游玩,人们望见那个方向有紫云出现,光彩照日。有一天,在李隆基内寝的墙上,忽有蜗牛篆成“天子”二字,他看见后,十分惊惧,立即除掉,但不几天又出现了。这些所谓的符瑞,有的是人为地编造,有的是牵强附会,在今天固然不会相信,但在当时却起到了为李隆基夺取皇位做舆论准备的作用。

第二年,李隆基回京参加完“祀南郊”大典后,便再没有回潞州,而是留在长安,暗中蓄养“才勇之士”,等待机会。公元710年,荒唐的韦后竟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企图效法武则天称帝,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激怒了朝野上下,李隆基抓住时机,联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高级将领钟绍京、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等,发动兵变,夺取玄武门,杀死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自己的父亲李旦做了皇帝,这便是唐睿宗。没过多久,睿宗就宣布传位于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登上皇位的唐玄宗李隆基,首先铲除了骄横跋扈的太平公主,锐意进行政治革新。他先后任命贤能的姚崇、宋璟为宰相,辅佐他整顿朝政,革除积弊开元年间,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富国强,史称“开元之治。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农历正月,踌躇满志的唐玄宗李隆基决定从东都洛阳北巡河东道(道辖域约当今山西)。大队人马登上太行山,唐玄宗感慨万端,写下一首《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云:“清跸度河阳,凝笳上太行。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涧泉含宿冻,山木带余霜。野老茅为屋,樵人薜作裳。宣风问耆艾,敦俗勤耕桑。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不因今展义,何以冒垂堂。”

这首诗描绘唐玄宗带着大队人马,踏着黎明前的霜露,浩浩荡荡行进在太行山的羊肠小道上。踌躇满志的唐玄宗倾慕先皇的圣德,体察民情,要有更宏伟的建树。这次侍驾而行的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名臣,他们也都写了“奉和”的诗作。唐玄宗兴致极好,路过高平(今山西高平市)时,下令把长平之战时秦国坑赵降卒的“杀谷”更名为“省冤谷”(今高平市王极村),希望这块让他发迹的大地上不再出现这样的悲剧和冤屈。

进入潞州城后,唐玄宗又住到了他的“故第”,不过,他命名这座故第为飞龙宫”。当天大摆宴席,与民同乐。唐玄宗高兴极了,即时写下《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并序》,序中讲了他潞州发迹,龙登九五,如今重返故地,就像汉高祖回归丰邑(今江苏沛县)一样,情致极高,汉高祖作《大风歌》,他也作诗倾吐自己的情怀:“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搏空。天地犹惊否,阴阳始遇蒙。存贞期历试,佐贰伫昭融。多谢时康里,良惭实赖功。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人事一朝异,讴歌四海同。如何昔朱邸,今此作离宫。雁沼澄澜翠,猿岩落照江。小山余桂馥长坂旧兰丛。即是淹留处,乘欢乐无穷。”

对于自己的发祥之地,唐玄宗有道不尽的情感。他下令免除潞州百姓五年的租税,并赦免“大辟”罪以下的所有罪犯。还让张说写了《上党旧宫述圣颂》,树碑勒石,以资纪念。又命人收集当年的“祥瑞”、“应验”,让张九龄写了一篇《圣应图赞》,为自己在潞州发迹,夺取皇位,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

离开路州北上,到达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下令改并州为太原府,并再次在太原设北都,免除百姓一年的租税。在太原,唐玄宗又缅怀了先人高祖、太宗皇帝的创业伟绩,亲自写了一篇《起义堂颂》,亲书于石,摹刻为碑,立于太原府的南街上。他还参观了晋祠、晋阳宫,写了一首《过晋阳宫》五言诗,诗的末尾称:“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唐玄宗矢志继承祖业、安不忘危、励精图治的内心世界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2年)农历冬十月,唐玄宗再次北巡。这次北巡的路线同上次相同,只不过年过40的唐玄宗已少了几分豪气,一路上也没有像上次一样与侍从扈驾群臣写诗作赋相唱和。倒是在从太原南下到汾阴祭祀后土时,唐玄宗的兴致极高,他下令:大赦天下,内外文武官各加一阶,大瘋三日。开元后期,唐朝已出现各种矛盾与危机的端倪,唐玄宗能有这样的好心情,也是难得的。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angchaogushi/3563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