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记忆里不可逼视的白光:我们为什么喜爱杜甫?

杜甫写从舟上看向山河的最后一眼:“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写自己晚景凄凉:“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杜甫墓,位于河南偃师首阳山下杜楼村,墓碑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立

推荐中国历史朝代人物故事阅读:一舞剑器动四方:一首诗告诉你公孙大娘的剑舞有多惊艳

写无法排遣的家国忧痛:“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写身后家事:“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自长安干谒之后,五言排律便很少出现在诗人作品中了。以此巨著严谨对仗、沉郁顿挫,似将毕生心力付诸一篇,郑重绝笔。

大历五年(770)的冬季,不堪多年羁旅所累、疾病缠身,在潭岳之间的江面上,诗人从颠沛流离的一生中解脱了。终究没能如愿“便下襄阳向洛阳”,他写过的“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像是早就给自己准备好的悼词,悲响余音,一同奏响的,还有大唐盛世的挽歌。

家人自顾不暇,只能暂时将其棺椁埋葬在岳州,杜妻经年离世,儿子宗武未能将父母遗骨带回偃师也去世了。43年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杜甫灵柩才由孙子杜嗣业移葬到河南首阳山下。如今,杜甫墓全国有8座,分别位于河南巩义市、河南偃师市,湖南省耒阳(今耒阳市)、平江县等地。

杜嗣业还请到了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为他的祖父写了一篇墓志铭《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自此,人们才开始发现杜甫,赞美杜甫,“少陵苦被苍生累,赢得乾坤不尽愁”。时代使他玉成,他又以超越时代之力“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不忘本、不违仁,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爱国,君子之心,感事忧时,风人之旨,杜诗所以高于诸家者,固在于是。”他的才华、他的悲悯、他的忠诚,都不是吉光片羽式的存在,而是“在人类的记忆里永远留下了一道不可逼视的白光”。

杜甫墓碑,位于河南巩义杜甫陵园内,前碑楷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后碑“杜少陵墓”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angchaogushi/4560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