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郭子仪平叛乱

郭子仪(697 781年7月9日),汉族,祖籍太原。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一说是中秋节)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
唐朝先后经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发展到全盛。但是到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后期,在长期和平繁荣的条件下,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功绩,政治日趋腐败,特别是 荒废府兵制,削弱了中央集权,放纵了边镇割据势力,以致酿成了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长达7年之久的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 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率15万叛军南下。一路上烧杀抢夺,地方官吓得弃城逃跑或开门出降。叛军很快就渡过黄河占领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安 禄山自称是大燕皇帝,他盘踞洛阳、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以范阳为大都。叛将史思明步其后尘,定范阳为燕京(今北京)。
唐朝各地 多年未发生战争,军队战斗力锐减,军备空虚。因此,当叛军打来的时候,黄河以北24郡的文官武将,有的开城迎敌,有的弃城逃跑,有的被叛军擒杀。安史叛军 长驱南下,势如破竹,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叛军每到一个地方,烧杀掳掠,奸淫妇女,强抽壮丁,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使得沦陷区广大人民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长期沉溺于游乐宴饮的唐玄宗由于对这场叛乱毫无应变的准备,事到临头,仓促应战。他急派封常清高仙芝去东京洛阳募兵抵抗,但洛阳很快陷落。玄 宗在盛怒之下,处斩了封、高二将。
在这紧急关头,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朔方(唐方镇名,镇治在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 右兵马使郭子仪被升任为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郭子仪立即亲赴校场,检阅三军,誓师出征。756年四月,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 西省大同市),大败叛军薛忠义,坑其骑兵2000人。接着郭子仪又使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东北),大获全胜。马邑的收复使东 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使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之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捷报传到京城长安,人 心稍安,郭子仪以功加御史大夫。朝廷命郭子仪回到朔方,补充兵员,从正面战场出击叛军,以图收复洛阳。郭子仪则认为,必须夺取河北各郡,切断洛阳与安禄山 老窝范阳之间的联系,绝其后方供给线,才能有效地打击叛军前线的有生力量。这一出击方向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经郭子仪的推荐,朝廷任 命李光弼(契丹人)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分了1万军队给李光弼,送他出征。李光弼由太原出井陉口,一连收复7座县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闻 讯,率5万大军从西包围李光弼于常山。双方展开激战持续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敌众,被迫困守。只得派人向郭子仪求援。郭子仪急率军东进,火速驰 至常山,与李光弼会合,以10万官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今河北省藁城西北)南,大获全胜。
史思明大败后,又收整了5万叛军,退 守博陵。博陵是河北重镇,易守难攻。郭、李两部久攻不下,郭子仪决定退守常山,采取先疲后打的战略,转战歼敌。史思明求胜心切,采取了追踪跟进的策略,企 图重创唐军。 我行亦行,我止亦止 。郭子仪将计就计,亲选500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急速北进。史思明不知是计,一连追了3天3夜,追 到唐县时,才发现前面只有500骑兵,方知上当,然而已经人困马乏。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于沙河,又打了 个大胜仗。
安禄山忽闻败报,心惊胆寒。急忙从洛阳抽调2万兵马,派谢希德北上增援。又发范阳老巢的精兵万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战。会合5万叛军准备卷土重来。郭子 仪这时驻扎恒阳(今河北曲阳),他见贼兵兵锋甚锐,兵力大增,欲求决战,仍然实行疲敌战术。加紧修缮防御工事,深沟高垒,严阵以待。 贼来则守,贼去则 追,昼扬其兵,夜袭其幕 ,使5万叛军欲战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伤了敌人的锐气。特别是郭子仪的扰敌战术,使叛军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当叛军被拖到 相当疲劳的程度时,郭子仪对李光弼说: 敌已疲惫,可战。 于是在嘉山(今河北定县)摆开了战场,布好战阵,史思明等叛将也列阵而至,郭子仪指挥得当,唐 军奋勇无畏,锐不可当。叛军士气低落,阵势混乱,四处溃逃。史思明见败局已定,吓得慌不择路,坠下战马,丢了头盔,连靴子都跑掉了,光着两脚,拄着一条断 枪,逃回博陵。叛军被斩杀4万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损失战马5000余匹。郭子仪指挥官军乘胜前进,进围博陵,声威大震。嘉山一战,对军心民心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河北10多郡,自发地集结武装,支援和响应官军。
安禄山丢失河北,则后方交通线被切断。叛军将士家在范阳者,都惶惶不 安,忧虑后退无路。安禄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对他的军师高尚、严庄骂道: 你们叫我反唐,说是万无一失。现在起兵已经几个月了,后路被郭子仪切断,只 剩下汴、郑几州,进退两难,万无一失在哪里? 他和谋士们不得已才考虑出一个放弃洛阳,撤回范阳的计议。
郭子仪在河北的辉煌战绩,扭 转了唐军仓促应战的被动局面,改变了整个战争形势。这时郭子仪提出了坚守潼关,挥军北上,直捣范阳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纳这个方略,平定安史之乱指日可待。 但是,唐玄宗却听不进郭子仪的正确意见,而对杨国忠言听计从。结果造成潼关失守。叛军从困境中得以解脱,使战局急剧恶化。
唐玄宗知长 安不保,听信了杨国忠的建议,奔向四川逃跑。第三天,唐玄宗一行走了100多里路,来到马嵬驿。愤怒的士兵杀死了杨国忠。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唐玄宗说: 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不把贵妃正法,他们就无心保驾了。 众怒难犯,于是玄宗不得不忍痛割爱,将杨贵妃赐死。马嵬驿哗变平息下来后,唐玄宗继续向西南逃 难。百姓上路拦驾,请求玄宗留下来率领人民讨伐叛贼。玄宗无奈,只得分出2000人马留给太子李亨,让他主持军事,留下来平叛。朔方镇的留守官员劝李亨称 帝,以便号令全国。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即位,是为唐肃宗
肃宗即位后,便图谋收复西 京和东京,诏令郭子仪班师。八月,郭子仪与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5万人从河北来到灵武。这时,新的朝廷刚建立,军兵少而且弱。及郭子仪、李光弼全军来到皇帝 的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才形成,人民才觉得有了希望。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依旧兼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军节度 使。肃宗检阅六军,到彭原郡时,宰相房琯请求领兵1万人,自己任统帅去讨伐贼兵收复长安。皇帝平常就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军队开到陈涛时,被贼兵 打败,丧师殆尽。刚要进行讨伐,军队就损失过半,只有依靠郭子仪的朔方军作为国家的根本。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wudaishiguogushi/2250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