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姬钊简介 周康王姬钊在位时间

  周康王姬钊,姬姓,名钊,是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周成王在位时,将姬钊立为太子。

  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位,于是命令召公奭和毕公高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登基。周成王二十二年(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去世,召公奭和毕公高率领诸侯,引导太子姬钊拜见先王庙,反复告诫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够成就王业,来之不易,重要的是在于节俭,没有贪欲,以专志诚信来统治天下,并写作《顾命》。告诫姬钊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于是,太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他和父亲周成王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周康王

  周康王的个人生平

  与其父周成王类似,姬钊在即位前并没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和资质。为此,周成王自然有些担心他不能继承大业,更怕儿子会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君而把祖宗打下来的江山败在手里。他想到自己虽然资质平平,但由于有了周公的尽力辅佐,国家还是治理井井有条,取得令人满意的政绩。因此,周成王自然想到要给儿子安排周公式的人物来辅佐他。思前想后,他心中已经有了不二人选,那就是召公和毕公。正是这两个人和周公同心协力,共同辅佐自己,才有这个大好局面,让他们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周成王自然是很放心了。其实,姬钊这个人能力不错,很有作为,只是没有显露出来而已,或者是他的父亲周成王没有发现也有可能。

  于是周成王临终前,便要求召公、毕公辅佐姬钊,并将召公、毕公等大臣召到床前,立下遗嘱。在遗嘱中,周成王要求大臣们根据遗嘱的精神辅佐、约束周康王严格恪守周文王周武王的遗训,使他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并认真推行,能够制定严密的法律法令并真正实行而不违背,总之就是希望周康王在众大臣的帮助下,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使周王朝强盛起来,使周康王成为一代明君,而不至于碌碌无为而成为昏君。

  周公辅成王

  周康王即位后,遍告诸侯,向他们宣告周文王、周武王的事业,以申诫诸侯,写下《康诰》。由于在周公旦、召公奭和毕公高等贤臣的辅佐下,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周康王命令毕公高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迁到郊区居住,作为成周的屏藩,写下《毕命》。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为了庆祝胜利,姬钊赏给参战的贵族孟以1700多俘虏,作为奴隶使用,并将此事用文字铸在鼎上,这只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发掘出来,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成康之治

  姬钊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周康王即位后,遍告诸侯,向他们宣告周文王、周武王的事业,以申诫诸侯,写下《康诰》。由于在周公旦、召公奭和毕公高等贤臣的辅佐下,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周康王命令毕公高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众迁到郊区居住,作为成周的屏藩,写下《毕命》。

  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把康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25年。《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介绍了香港地区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据陈久金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就此专门召开会议,认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来纪年的王为周康王,以此器作为周康王在位超过28年的证据。

  西周疆域图

  春秋时期的公元前538年,楚国的大夫伍举向追求霸业的楚灵王提到历史上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功业,其中椒举提及周康王有“丰宫之朝”的功业。东汉经学家服虔认为,丰宫是周成王庙的所在地。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则认为丰宫是周文王庙,在今陕西省户县东五里。

  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把康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25年。《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介绍了香港地区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据陈久金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就此专门召开会议,认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来纪年的王为周康王,以此器作为周康王在位超过28年的证据。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zhouchaolishi/1393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