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曾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陵因山而得名,曰桥陵。而桥陵,正是《史记》所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千峰竞秀,万岭争翠,融陵、山、水、城于一体,庄严肃穆,古朴典雅,有着“天下第一陵”的美誉。
传闻中,黄帝乘龙升天时,群臣百姓苦苦挽留,以至于把黄帝的衣襟、靴子和宝剑都拽了下来,遂将这些遗物埋在桥山之巅,最终形成了一座衣冠冢,以示缅怀。
整个故事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却永远无法抹灭黄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事实上,从汉武帝元封元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先后有多位皇帝亲临桥陵祭祀或致祭文,司马迁、曹植、挚虞、李白、杜甫、范仲淹等文人墨客也慕名而来,写下了无数咏赞圣功的诗篇。
正因为黄帝是人文初祖,其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坐北朝南或是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与桥山、子午岭和昆仑山的走向完全吻合,亦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黄帝陵景区主要由轩辕庙和黄帝陵两大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
轩辕庙的主要建筑有庙门、诚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和祭祀广场及祭祀大殿。庙院内最主要的建筑是“人文初祖”大殿,初建于明朝,雕栏画栋,美轮美奂。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轩辕黄帝全身浮雕像,沉稳站立,抬臂扬手,彰显雄才大略之气概;雕像冠带简朴,着装无华,又透着一股返璞归真的神韵,令人肃然起敬。
轩辕殿位于庙院北端,由三十六根圆形石柱围合而成,柱间无墙,上履巨型覆斗屋顶,取“天圆地方”之意,承天接地,沐阳光雨露,象征着中华远祖质朴的宇宙理念,中央偏北处竖着一块高大花岗岩石碑——轩辕黄帝像石碑,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汉代画像石雕刻技法加工而成,呈现出严谨朴素、重拙写实的古汉风韵。
出了轩辕庙,沿登陵道拾级而上,两侧古柏参天,繁花似锦,一派生机盎然之象。途中还建有守护神天鼋神慧,有如坚盾一般守护着黄帝陵。西天取经都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为了拜谒天下第一陵,流再多的汗都是值得的,一鼓作气地登上二百七十七级台阶,从东门进入神往已久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
因民间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不少游客纷纷登上台顶,既可沾一沾福气,又可饱览四周美景。
穿过汉武仙台旁的棂星门,登上桥山之巅,即是黄帝陵冢,虽不如想象中那般富丽堂皇,但却极其考究,土冢四周有砖墙围护,下部筑方形墓台,既衬托出陵墓的神圣之感,又暗合“天地相合”之意。
陵冢前设有祭亭,建筑形式为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中置一高大石碑,由文坛巨擘郭沫若手书“黄帝陵”三个大字。
就是这三个字,不单单是刻在了石碑上,更刻进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里。石碑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石碑,而是化身成为文化丰碑,永远地屹立在了神州大地上!
人文初祖,五帝之首,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一统华夏,肇造文明,功盖千秋,永垂不朽。
若无炎黄,何来华夏?而今乘着清风,怀着万分敬仰之情,特此来到心驰神往的圣地,拜祖谒陵,寻根溯源,无限情思,欲说还休,愿伴随八万古柏,静守在这一片永恒的精神家园中……
上一篇:原创丨府君山与黄帝的传说 下一篇:上古时期,蚩尤最有可能成为霸主,却为什么败给了黄帝?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99lishi.cn//shangu/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