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用计,智取长平

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军大举北进,进攻赵国。老将廉颇率赵兵迎敌,秦、赵两军对峙于长平。秦兵虽然勇武善战,怎奈廉颇行军持重,坚筑营垒,等待时机与变化,迟迟不与秦兵决战。这样一来,两军相持近两年,仍难分胜负。秦国君臣将士个个焦躁万分,却又束手无策。
  秦昭王问计于范雎,说:“廉颇多智,面对秦军强而不轻易出战。秦兵劳师袭远,难以持久,战事如此久拖不决,秦军必将深陷泥淖,无力自拔,为之奈何?”范雎早已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出色的谋略家,他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对赵国文臣武将的优劣了如指掌,深知秦军若想速战速决,必须设计除掉廉颇。于是,他沉吟片刻,向昭王献了一条奇妙的反问计。
  范雎遣一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左右亲近的人,散布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如若为将,恐难胜之。廉颇老而怯,屡战屡败,现已不敢出战,又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赵王闻之,将信将疑。派人催战,廉颇仍行“坚壁”之谋,不肯出战。赵王对廉颇先前损兵折将本已不满,今派人催战,廉颇却又固守不战,又不能驱敌于国门之外。于是轻信流言,顿时疑心大起,竟不辨真伪,匆忙拜赵括为上将,赐以黄金彩帛,增调二十万精兵,前往代替廉颇。
  赵括虽为赵国名将赵奢之子,确也精通兵法。但徒读经文书传,不知变通,只会坐而论道,,而且骄傲自大。一旦代将,立即东向而朝,威临军吏,致使将士无敢仰视。他还把赵王所赐黄金、财物悉数藏于家中,日日寻思购买便利田宅。
  赵括来到长平前线,尽改廉颇往日约束,易置将校,调换防位,一时弄得全军上下人心浮动,紊乱不堪。范雎探知赵国已人圈套,便与昭王奏议,暗派武安君为上将军,火速驰往长平,并约令军中:“有敢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
  这白起战国时期无与伦比的久经沙场的名将,一向能征惯战,智勇双全。论帅才,赵括远不能与白起相比;论兵力,赵军绝难与秦兵抗衡。范雎之所以秘行其事,目的就是使敌松懈其志,以期出奇制胜。两军交战,白起佯败,赵括大喜过望,率兵穷追不舍,结果被秦军左右包抄,断了粮草,团团围困于长平。秦昭王闻报,亲自来到长平附近,尽发农家壮丁,分路掠夺赵人粮草,遏绝救兵。赵军陷于重围达四十六天,粮尽援绝,士兵自相杀戮以取食,惨不忍睹。赵括迫不得已,把全军分为四队,轮番突围,均被秦军乱箭击退,赵括本人也被乱箭射死。
  长平一战,秦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赵兵四十万,除年老年幼者二百四十人放还外,其余全部坑杀。这次战役,秦军先后消灭赵军四十五万,大大挫败了雄踞北方的赵国的元气,使其从此一蹶不振。战后,秦军乘胜进围赵都邯郸。虽曾有赵国名士,赴楚征援,又有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也只能是争一时之生存,无法挽回赵国败亡的厄运。
  纵观长平之战的全过程,其根本败因便是赵王听了范雎所散布的流言,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其中决定战役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便是范雎,虽然此中很少提及,但他以离间之计蒙蔽赵王更换主将可以看做是战争的转折点。散布流言表面好像是在为赵国出谋划策,实际上还是在为秦国取胜创造条件,这也就是所说的“计谋不两忠”,计谋的使用只会有利于一方,而有害于另一方。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www.)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TheSpringandAutumn/1504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