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袁枚润笔费收入高:拍死人马屁 挣遗属稿费

文人墨客所倚赖者, 文字也。 为他人写序作传, 当然要收取润笔之资, 写墓志铭, 一般用不着自己开口, 主家也要及时奉上, 为的是能多收获些美言。

韩愈是文章高手, 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 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 韩愈写了一篇《平淮西碑》, 唐宪宗将这文章的一块石刻赏赐给韩弘, 他将功劳记在大将韩弘身上, 对李愬轻描淡写。 韩弘自然大喜过望, 当即拿出500匹绢相赠。 据考证, 那时一匹绢值200文, 一斗大米值13文, 韩弘给韩愈的“润笔”费大致相当于7690斗米。 当时的一斗米折合现在的重量约为13斤, 现在买13斤普通大米大约需要26元。

明代曹臣的《舌华录·讥语》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大概是说有人借了韩吏部的银子, 却并不还他, 并称他的这许多钱财为“谀墓中人得耳”。 因此, 理直气壮地不仅不还, 还认为自己拿了钱财还是应该的。 言外之意, 还嫌拿少了。

北宋司马光曾在《颜乐亭颂》一文指出, 韩愈“好悦人以铭志, 而受其金。 ”韩愈受金为人撰写碑文之事, 稍后的刘禹锡在韩愈去世后纪念他的《祭韩吏部文》中, 透露了韩愈的润笔收入: “三十余年, 声名塞天。 公鼎侯牌, 志隧表阡, 一字之价, 辇金如山。 ”所谓一字千金, 不过如此。

唐朝时, “长安中争为碑志, 若市买然。 ”富贵人物或者寺庙的墓志、 碑文, 不仅要求名家文字, 还要求名家书法。 当时, 收入最巨的可谓唐朝的文人李邕, 曾任户部员外郎、 括州刺史、 北海太守等职, 精于翰墨, 行草之名尤著, 在碑文市场上春风得意、 呼风唤雨, 风光无限。 一生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有一首《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写道: “干谒满其门, 碑版照四裔。 丰屋珊瑚钩, 麒麟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 义取无虚岁。 ”所谓罽, 乃细密毛织物, 与锦常并称, 一张价值几万。 在杜甫的描写中, 李邕的润笔顾客盈门, 商品式的碑文挂满四壁, 金银财宝、 珍品奇物等润笔物满屋。

白居易元稹结交数十年, 情逾骨肉。 但是, 元稹去世之后, 其家人请白居易撰写墓志铭。 写好之后, 元稹家要馈赠白居易奴仆、 车马、 绫罗绸缎以及银制马鞍、 玉带等物, 价值六七十万钱。 白居易极力拒绝, 但元稹家人几次三番给他送去。 不得已, 白居易只好接受下来, 然后再转赠给了一座寺庙。

唐文宗时, 撰写墓志铭一度成了长安文人的一个职业, 同行之间还存在激烈竞争, 每有大官去世, 其门前必定挤满争写墓志铭的家伙, 吵吵嚷嚷跟赶集似的, 为了及时获取情报, 他们还在棺材铺注了册(录名于凶肆), 一有人去世, 棺材铺就赶紧通知他们, 以便早先一步抢到墓志铭的撰写权。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guoxuewenhua/5822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