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帝曾办震惊世界大阅兵 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中国将于今年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这将是“五年一小庆, 十年一大庆”惯例之外举行的阅兵式, 规模略小于国庆阅兵式。

左传》有云: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 “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 即将到来的大阅兵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 在这里, 让我们“穿越”到过去, 看看中国古代关于阅兵的那些事儿……

目的: 宣示大明强大实力

对一个国家来说, 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 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而在古代, 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 明朝历史上, 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说到明朝阅兵, 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 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 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 分三路北进, 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彻底打成“游牧民族”, 但此后, 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 回族官员, 流亡到中亚、 西亚各国, 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1370年, 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 推翻西察合台汗国, 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 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 派间谍到北京活动, 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国使臣郭骥, 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 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 但蒙古本部的鞑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报消息。

永乐四年, 帖木儿大举东征, 号称百万大军, 实际兵力20万, 而此时, 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严阵以待。 然而不久后, 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 一场大战烟消云散。

此后, 帖木儿帝国诸皇子争位, 陷入内战, 所谓东征中国, 可谓痴人说梦。

明朝方面, 朱棣登基后, 一面派遣郑和下西洋, 宣扬国威, 另一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 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 遣使向明通好, 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 但是中亚各国“反明势力”仍在。

另一面, 郑和在永乐十八年前五次下西洋, 却行至印度洋就返回, 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 严禁东方船队进入。 此后中亚以及西亚诸国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 但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 各国也存有怀疑, 因此, 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 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 巩固大明与中亚、 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 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阅兵, 恰是最好的机会。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guoxuewenhua/5827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