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王阳明的传奇故事:脱衣审案引罪犯伏法

王阳明一生皆是传奇,年少叛逆却成大器,一介书生却能用兵,更创立心学,影响直至500年后。

少年立志

先普及一下知识,王阳明的大名叫做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小时候,王阳明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只见这四尺孩童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奠定了他以后要走的路。

后世有人这样评价: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之一相,张居正是也;那明若一贤,王阳明是也。

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志一定要高远,王阳明早在孩童的时候就立志做圣贤,的确有圣人的气概。

机智脱险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风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无道,整天与一帮太监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强,把朝政当儿戏,只听任刘瑾等宦官胡来。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都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大牢。

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和其他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释放他们。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极不耐烦地对刘瑾说:“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刘瑾此时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当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在途中将他害死。

王阳明行至钱塘江,遇到了刘瑾派出的杀手。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并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边,制造了投水自杀的假象。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为真,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尸体,还在江边哭吊了一场。王阳明潜逃到福建,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避过追杀,到贵州赴任。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

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guoxuewenhua/5829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