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朝,煤炭就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燃料,尤其是山西一带。而北京附近主要的产煤区是西山,储量丰富,离北京城也不远。北京居民很感恩这片矿区,说:“烧不尽的西山煤。”赵翼也感叹:“此尤天所以利物济人之具也。”
到清朝乾隆时期,随着北京人口的日益增多,用煤量也大增,“惟是都会之地,日益繁盛”,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大型工业,但采煤量也不高,因此出现了用煤紧张,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本来北京郊外的杂草杂木足已供应居民烧火做饭之用,但是京师重地,养着几十万匹马驴,耗草料不是一般的大,居民生活还是只能靠煤炭,因此煤价日涨。赵翼举例说,他住在京师时,煤厂将煤炭锤碎,做成块状,每一块三文钱,重二斤十二两,十几年后,一块煤炭的价格还是一样,但只有一斤重了。
直隶地区真定府的获鹿县也盛产煤炭,距北京不远,“产煤盛旺,距京不过六百里”,不仅能保证本地所需,还可以输出,可以弥补北京用煤之不足,但当时交通不便,赵翼设想,如果能疏浚淮右的五丈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