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3年8月18日 东晋大将桓温逝世

在1641年前的今天, 0373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十四), 东晋大将桓温逝世。

桓温(312~373年), 字符子, 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 东晋大臣。 桓彝之子, 桓冲之兄, 娶晋明帝之女南康公主为妻。 一度执掌东晋朝政, 曾三次北伐。

父亲早逝, 少有大志, 向往刘琨陶侃的事迹。 咸康七年(341年), 任琅琊太守。 永和元年(345年), 桓温任荆州刺史, 取代庾翼兵权。 次年(346年), 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 率军沿长江直上, 平定蜀地, 汉王李势投降, 拜征西大将军, 封临贺郡公。 永和五年(349年)四月, 后赵主石虎死, 北方再度混乱, 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 永和六年(350年), 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 都督五州诸军事, 委以北伐重任, 以此抗衡桓温。 结果殷浩大败而回, 桓温遂掌大权。

永和十年(354年), 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 亲率步骑四万余人, 水军直指南乡(湖北均县), 命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 通向汉中)推进, 一路攻占上洛(陕西商县), 在陕西蓝田击破氐族苻健军队数万人, 进驻霸上(长安东面), 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 当地民众“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 九, 耆老感泣曰: ‘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 桓温未乘胜追击长安, 反待敌自溃, 期间本想将春麦收作军粮, 但秦军已抢先收割, 晋军粮秣不继, 被迫撤返襄阳。 永和十二年(356年), 桓温第二次北伐, 击败羌族姚襄, 收复洛阳。 隆和元年(362年), 桓温建议迁都洛阳, 又建议南迁的士族返乡, 但遭到达官贵人激烈反对。 前燕趁东晋君臣相互猜忌和牵制之际, 重新占领洛阳。 太和四年(369年), 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 决定率步骑5万北伐前燕, 一路势如破竹。 经金城时, “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 皆已十围。 慨然曰: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攀枝执条, 泫然流涕。 ”登平乘楼, 眺瞩中原, 慨然说道: “遂使神州陆沉, 百年丘墟, 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忽逡巡不前, 企图“坐取全胜”。 不久军中绝粮, 又闻前秦援兵将至, 遂烧船、 弃甲, 自陆道撤退, 凿井而饮, 行军七百余里, 途中遭前燕骑兵伏击, 损失三万余人, 大败而归。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 素有不臣之志, 颇羡王敦之举。 有一次, 他抚枕而叹: “既不能流芳百世, 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咸安元年(371年), 率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 俘斩袁瑾。 枋头败归后, 桓温威望大减, 便听从谋士郗超的建议想用废立的办法重新树立威权。 同年, 桓温废帝司马奕为海西公, 改立司马昱, 即简文帝, 以大司马专权。

次年, 简文帝死, 遗诏由太子司马曜继承皇位。 这就是晋孝武帝。 桓温本来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让给他, 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失望, 就带兵进了建康。 桓温到达建康那天, 随身带的将士, 都是全副盔甲, 手里拿着明晃晃的武器。 朝廷官员到路边去迎接时, 看到这个情景, 吓得变了脸色。 桓温请王坦之谢安到他官邸去会见, 王、 谢两人早已听说桓温事前在客厅的背后埋伏一批武士, 想杀掉他们。 所以, 王坦之到了相府, 浑身出冷汗, 连衣服都湿透了。 谢安却十分镇静。 进了厅堂坐定之后, 他对桓温说: “我听说自古以来, 讲道义的大将, 总是把兵马放在边境去防备外兵入侵。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guoxuewenhua/58996.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