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靖难之役: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济南城

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大明湖畔, 有一处名为铁公祠的景点。 这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庭院, 走进院中, 可见一公端坐于堂, 头戴官帽, 手持笏板, 双目炯炯, 正气凛然。 此公即本祠的祠主铁公铁铉

大明湖内留有不少文士名流的遗迹, 但能享受立祠殊荣的仅有3人: 辛弃疾曾巩铁铉辛弃疾, 号稼轩, 济南人, 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抗金爱国的仁人志士, 故立稼轩祠。 曾巩是江西南丰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济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故立南丰祠。 铁铉不是济南人, 也算不上是响当当的历史文化名人, 那么为铁铉立祠所为何事?原来, 在燕王朱棣建文帝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 铁铉誓死忠于建文帝, 带领军民坚守济南城, 迫使朱棣绕道南下。 为彰其忠义刚烈, 守城有功, 故立铁公祠。

一、 靖难兵起

1368年, 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 定国号为大明, 建元洪武, 正式宣告了明朝的建立。 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编《祖训录》, 定封建诸王之制", 陆续分封诸子于北部边境和各战略要地。

朱元璋生前共有26个儿子, 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 两个儿子早年夭折以外, 其他23人均被封王建国, 派驻各地。 朱元璋采用这种分封的做法, 主要是吸取了元朝皇位继承混乱而导致互相残杀的教训, 要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长继承制。 在首先确立皇太子后, 又让兄弟们各据一方, 安分守己并保护皇统继承人。 但是朱元璋这种美好的打算很快化为泡影。

首先是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死, 这对朱元璋是个极大的打击, 不得已只好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在深宫中长大, 性格柔弱。 为防止元勋宿将将来不听小皇帝的驾驭, 朱元璋借故除掉了握有重兵、 镇守地方的开国元勋傅友德冯胜等人, 因此前朱元璋曾借胡蓝(胡惟庸蓝玉)之案杀戮了大批功臣、 战将, 至此, 朝廷中可倚重的名将已寥寥无几。

其次是藩王的力量日益扩大。 由于名臣宿将的减少, 防备北方边陲的重任越来越多地落到藩王的肩上。 特别是朱元璋几个年长的儿子, 如晋王、 宁王、 燕王, 长期以来率军与蒙元残余作战, 其统率的军队极有战斗力并逐渐形成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集团。 如封在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 革车六千", 封在北平(今北京)的燕王能够"节制沿边士马"。 他们在所控制的地区发号施令, 俨然已成为独霸一方的君主, 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 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年号建文。 建文帝登基后, 作为叔父的各个藩王更加飞扬跋扈、 骄横嚣张。 为此, 建文帝召集亲信齐泰、 黄子澄研究对策, 准备削藩。 齐泰认为诸王中燕王势大, 应先削燕, 而黄子澄认为"燕预备久, 卒难图"(《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应先削小藩。 建文帝接受了后一种建议, 在一年之内先后削去代、 周等5个势力较小的藩王, 紧接着, 就把矛头对准了在北平的燕王朱棣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guoxuewenhua/5930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