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避难,窥伺良机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觐的儿子,字景文,出生在洛阳。司马觐死后,司马睿承袭了父亲的琅王爵,那年他才15岁。就在这一年,晋武帝司马炎辞世。即位的司马衷愚笨,不能执掌大权,因此宫廷内为争夺权力展开了激战。
时势险恶,司马睿虽是皇亲,却没有权势,只能为了保住性命尽量不参与政事。偌大的洛阳城,只有王导和他走得最近。王导,字茂弘,是北方贵族琅邪王氏的后 人,也是名贯京都的王衍的族弟。王导颇具才识,很有抱负,想借司马睿这个皇室宗亲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多次劝说司马睿远离洛阳,返回自己的封地,暗地里扩展 势力。可惜司马睿一直没找到好的时机。
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诸王的争斗到达了白热化。成都王司马颖逼迫惠帝立他为皇位继任 者,随后返回封地邺城,遥控朝政。司马颖残暴独断,遭到了一些权贵的憎恨。时任尚书令的东海王司马越借此时机以惠帝之名发布檄文,召集四方将士讨伐司马 颖。29岁的司马睿借机投靠了司马越,参与了这场战斗,任左将军。
双方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展开激战,最终司马越战败,逃往自己的封 地。司马颖胁迫晋惠帝和跟随部队的司马睿等大臣返回了邺城,杀了战前劝自己投降的司马繇。司马睿担心此事会牵连到自己,就寻机逃离了邺城,到洛阳接了自己 的家人往琅(位于今山东胶南)避难去了。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掌握西晋政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命令司马睿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都督扬州、江南 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
同年,刘渊自立为帝,创立了匈奴汉国,并于次年接连两次征讨洛阳。当时掌权的司马越调集各地人马支援京城,司马睿也奉命抗击汉军。
■兴复晋室,建立东晋
313年,被俘的晋怀帝司马炽死于刘聪之手,秦王司马邺在长安登基为帝,即晋愍帝。晋愍帝将年号改为建兴,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督察陕东军务;命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督察陕西军务。
此后,愍帝依“分陕而治,挟辅天子”之说,重新分封司马睿等人,想趁机笼络他们,以此来征调各路大军抵抗入侵的刘聪、石勒军,解除长安被围之困。可是司 马睿却以“方平定江东,未暇北伐”为由,拒绝接受愍帝命他攻打洛阳的旨意。316年,刘曜发兵攻打长安。晋愍帝由于势力太弱,只得弃城归降了刘曜。至此, 西晋覆灭。
■王与马,共天下
西晋末代皇帝,18岁的司马邺被俘虏到匈奴人建立的汉国都城,受尽奚落和侮辱;第二年惨遭杀害。消息传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时镇守江南的晋王司马睿悲痛不已。第二年农历三月,司马睿称帝,东晋王朝建立。
登基大典上,北方南渡的山东士族王导,可谓出尽了风头。做了皇帝的司马睿嫌他站在陪列的百官中不够显眼,就硬是要拉他共坐御床,接受百官朝贺。王导推让再三,对皇帝说:“天子好比太阳啊!要是太阳下同万物,它又怎么能普照万物呢?”司马睿这才作罢。
虽然王导没有去坐皇帝的御床,但这件事却反映出他在这个新兴王朝中的特殊地位。当时的民谣说:“王与马,共天下。”“马”是司马睿的简称,“王”就指王导,意思是说,在东晋朝廷中,王导是坐了半个天下的。
那么,王导的这一地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司马睿在晋皇室中要算个远支,祖辈父辈又不曾建立过什么功业,所以地位并不显赫。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他受命移镇江南,负责扬州一带的军事防 御工作。初来乍到,南方的士族豪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并骂随他一同南下的北方人是粗鄙的“伧夫”,以至于到任后一个多月,当地官民中的头面人物,谁也不肯 前来拜见他。
和司马睿同年、关系也很要好的王导,这时是他的主要助手,看到这种局面,心里十分着急。他明白司马睿要在江南站稳脚跟,没有当地士族出面支持是不行的;而要取得这种支持,最为紧迫的便是必须想方设法,尽快提高司马睿的地位和威望。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一场好戏开演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江南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到附近的河畔水滨去祭祀,祈求神灵降福免灾,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成。江南人称之为“禊节”。
王导一看,机会来了。这年“禊节”,他让司马睿高坐大轿,由一支威武的仪仗队护送着,浩浩荡荡地开来看热闹了。自己则和一批同是从北方南下的士族,骑着 马,恭恭敬敬地尾随而至。江南士族代表人物顾劳、纪瞻等,看到这种盛况,心里十分吃惊。他们从王导这帮北方士族恭谨的态度上,觉得司马睿原来还是受人尊敬 的,于是也就对司马睿刮目相看,相约在路边拜见,纷纷表示归顺。
局面一打开,王导便进一步献计说:“古代贤明君主,没有一个不讲究礼 待父老乡亲的,何况眼前还是大业初创,得人心实乃当务之急。如果能将顾荣这班南方士族笼络好,江南人民一定会争着为你效劳。”司马睿当即称是,于是让王导 出面,回访顾荣等人,延聘他们出来做官。这样一来,司马睿在南方逐渐就有了威望,而王导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逐步形成了。
值得一提 的是,当时随同司马睿南渡的北方士族很多,他们在晋朝疆士遭受匈奴汉国蹂躏的时候,其中的大多数只想苟且偷生,只有部分人希望收复中原。有些名士只会空 谈,不会干事,并且一有空闲,总喜欢到江边的新亭聚会,借酒消愁,相对哭泣,抒发一下对故乡的怀念,情绪十分悲观。
西晋最后灭亡的消 息传来,这些人又一次在新亭举行宴会。名士周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回想起从前经常在洛阳附近的黄河边宴饮的情形,不觉哀声叹息:“风景倒是一样好,可眼 前是长江,再不是黄河了!”在座的名士们听了,一个个触动旧情,纷纷哭了起来。王导也参加了这次宴会,见此情景,心情十分沉重。他没有跟着流泪,而是一脸 严肃的神情,说:“这正是大家应该齐心协力,辅助朝廷收复中原的时候啊,怎么能如此灰心丧气,像‘楚囚’一样哭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