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历史上的三大谏主缓上大位的悲情臣子

三国时期的所谓关东诸侯,其本质上都是军阀,在那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他们也都是以王者自居。但是,由于天下还有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皇帝汉献帝,还因为相互之间的制约利用,这王号或者是皇帝之名还不敢公然打出。而当他们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这先称王再称帝的心思就有点儿昭然若揭,其表现也就有点儿急不可待了。而臣子们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的表现可以说是大相迳庭,有的急于让主子称王,自己也可以借着这拥戴之功得以加官进爵;有的却异常冷静,规劝主子慎重行事。在这后一部分臣子当中,尽管他们的内心并不是要背叛主子,但由于他们触动了主子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所以他们不管功劳有多大,最终都遭到了贬斥。且看三国三大谏主缓称帝称王遭贬的悲情大臣。

曹魏的荀

荀可以说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也是第一大臣,他的谋划能力、军事才能和行政能力都很得曹操认可。这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详细说过,在此只做简单扼要介绍。曹操征伐徐州的陶谦,荀留守兖州,正是在他的主持之下,兖州保留了三郡,叛将陈宫的阴谋没有完全得逞。后来曹操能够斩杀吕布,也是得益于荀为他保留了兖州的根据地。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战略制高点。

官渡之战,荀帮助曹操分析,曹操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即度量、谋略、治军能力、待人的德操,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袁绍是不会有作为的。这让曹操坚定了主动出击打击袁绍的决心,因此带兵出征,让荀留守许县。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曹操军队缺粮,一时心内动摇,想撤兵回许县。荀回信让曹操坚持,使用奇计,不能失去机会。曹操听从了荀的话,出奇兵袭击了袁绍的粮仓,果然打败了袁绍。从此以后,曹操都是主动对他人用兵。

到了建安十七年(公元212),曹操先后扫平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等占据的河北四州,收复了黑山贼张燕、征服了北方少数民族乌丸、打败了马超韩遂等关中叛乱的将领,整个北方地区基本扫平,掌握了十分天下有其七的巨大优势。同时,朝中文臣也都是曹操的人,汉献帝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董昭等人说,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配备九锡等车马随从仪仗,用来表彰他为国立下的特殊功勋。这些人把这件事拿来秘密地征求荀的意见。

荀认为,曹操本来兴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宁国家,他应当秉承忠贞的诚意,谨守退让的笃实品格。君子应当从德义上爱人,而不是像你们现在所倡议的这样。曹操从此内心里对荀很不满意。正赶上讨伐孙权,曹操就把荀调到谯县劳军,乘机把他留在了军中。曹操进军到濡须口,荀因病留在了寿春,因此忧郁而死,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

荀是不是真的认为曹操就永远会拥戴汉献帝?这事恐怕还真说不清楚。建安二年,曹操就不再参见汉献帝;建安五年,董承等人接受汉献帝的衣带诏,想杀死曹操的阴谋败露,曹操将他们全部处死;建安十三年废除三公制度,设立丞相,十六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为副丞相;荀对于这些改变汉朝根本的事情都没有提出异议。另外,最大的问题是,曹操以朝廷发布的命令、任命绝对不会征求汉献帝的意见,这些事情荀是知道的,他也没有对曹操提出不同意见,为什么他会反对曹操称王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荀认为这不是曹操的意思,而是董昭等人的献媚之举?但不管怎么说,荀还是没有看出曹操有心称王的心思,造成了一代名臣的悲剧人生!

蜀汉的费诗

费诗在刘璋手下时为绵竹县令,刘备进攻绵竹,费诗投降。等到刘备自任益州刺史的时候,任命费诗为督军从事,后来出任(zangke)太守,又把他召回来,任命为州前部司马。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就派遣费诗前去为关羽送上印绶符节。关羽听说黄忠为后将军,非常生气,说:“大丈夫终究不与老兵同列!”拒绝让费诗完成授官仪式。费诗对关羽说:“大凡开创帝王大业的人,用人不可能限于一个或一类。以前的萧何曹参,他们都是高祖刘邦从小的朋友,而韩信陈平却是后来加入的逃亡者,可是后来韩信的地位却在他们之上,也没有听说萧何曹参有怨言。今天汉中王因一时的功劳对黄忠给予特别高的恩宠,但在主公内心深处,难道是把他跟您看待的同等重要吗!况且汉中王与您如同一体,休戚与共,祸福同当,我个人替您考虑,您不应当以官号的高下,爵禄的多少介意才对。我不过是一个使臣,奉命而行的人,如果您不接受任命,我也就这样回去了,只是不免对您的举动感到惋惜,还担心将来你要后悔。”关羽听了大受感动而感悟,连忙接受了任命。

这个时候,费诗的官爵在蒋琬杨仪这些人之上。关羽这个人对待士大夫非常傲慢,刘备要派遣一个人为关羽授官,恐怕要在职务、能力上都会有所考虑,绝不会随便派一个人前去就行。从他对关羽这一番说辞来看,费诗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后来群臣都议论要推举刘备称帝,费诗上疏说:“殿下因为曹氏父子逼迫汉帝以篡夺帝位,所以才不惜风尘万里,召集人马,准备讨伐逆贼。今天大敌尚未消灭,却自己先称帝起来,恐怕人们要对此产生疑惑。……如今殿下还没出宫廷,便要自立为帝了吗!我的确不希望殿下如此。”这严重违背了刘备的意愿,被降职为永昌从事。

费诗真的会永久反对刘备称帝吗?恐怕未必。其实刘备这个汉中王也是自封的,在统治区域内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区别是在外部。刘备于公元221年四月称帝,曹丕在这一年十一月封孙权为吴王,相比刘备的称帝,孙权在处理对魏蜀的关系上要灵活的多。比如说刘备伐吴,他要派黄权在江北防备魏国,而魏国并没有出兵趁机伐吴。费诗谏阻刘备称帝,更多的是要刘备务实,否则,他为什么不反对刘备称王?只不过,费诗不了解的是刘备急切的心情,这年的刘备已经六十一岁了,一旦驾崩,那个不成器的十五岁儿子怎么办?唯独在这个问题上,王和皇帝名与实都是不一样的。好在费诗这个人对官位看得不是那么很重,虽然遭贬,却并没有太拿着当回事,到蒋琬执政的时候又当上了谏议大夫。

东吴的张昭

张昭和孙权关系,有点儿像是诸葛亮刘禅,都是属于托孤大臣。刘备曾经对诸葛亮说过:“如果这个儿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这个材料,你可以自取。”有记载孙策也对张昭说过:如果孙权不行,你可以自取。“自取”是什么意思?还是各人理解吧!孙权继承兄长孙策执政以后,张昭继续任长史。后人所说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也反映出张昭地位的重要。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gushi/1002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