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未卜先知:三国四大军师究竟谁最厉害?

在中国历史上,两军作战,作为智囊团决策者军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1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天才的预见。在刘备集团东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气候的情况下,军师诸葛亮能够恰如其分地分析敌、我、友的实力对比,预见鼎足三分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战略,这是多么锐利深刻的战略目光啊!我们不能不钦佩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战略家。后来刘备集团基本上执行了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实现了“隆中对”预定的战略目标,充分证明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羽扇纶巾智多星――诸葛亮

诸葛亮其人,古今中外,闻名遐尔。诸葛亮其名,简直就是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典范。他是军事战略家,一生戎马倥偬,却运筹帷幄,出神入化,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闪耀其智慧的光芒。

诸葛亮,刘备军师和丞相。

计策有:联孙抗曹三分天下(即隆中对),曹操当时已击灭袁绍统一北方,孙权内部也有献土归降的主张,刘备仍不但兵败无寸土地盘,曹操席卷江南统一天下几成定局。诸葛亮出使东吴使孙权认可刘备(光杆刘备有谈判的资格)并坚定孙权抗曹决心(孙刘联盟必胜,曹操必败,孙权收益大于归降;不联合刘备很可能失败),最终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空手套白狼获得荆州这块地盘。成为三国的雏形。这里再扯远一点,可能有人说,刘备夺益州身边的军师是法正而不用诸葛亮,并以此来否定诸葛亮的首席军师地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我们应该知道刘备非荆州士族,诸葛亮是荆州的女婿,只有诸葛亮才能稳固荆州,保有该地,刘备身边(主要是: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等)具有行政治理能力的人只有诸葛亮(法正在荆州不具备人脉优势),所以刘备不可能将诸葛亮带上。其实诸葛亮的作用在刘备这里只能即作张良又作萧何来用。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A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得意之作:“三顾茅庐”,“隆中对”,"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收姜维”,“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败笔之作:“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出师表”(里面对刘阿斗的劝戒后来全没有被采纳)

其实,东吴、曹魏两家也都有各自一流的军师,也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隆中对”。

2

孙权“思为桓、文之事”,虚心向鲁肃讨教,鲁肃说:“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江东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鲁肃所谓“汉室不可复兴”,与孔明所谓“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其实并无矛盾。“霸业”是刘备之“霸业”,“可兴”的“汉室”也并非献帝的“汉室”,而是刘备的“汉室”。鲁肃所谓“曹操不可卒除”,与孔明的“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如出一辙。孔明为刘备制订了先夺荆、襄,再图西川的战略计划,鲁肃则替孙权制订了争夺荆、襄,据江而守,伺机进取中原的战略蓝图。这不是又一出“隆中对”吗?当然,鲁肃未能预见到刘备能够成为未来的第三种力量,是他比孔明的目光又要略逊一筹。虽然鲁肃也提到了“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可能性,但他的重心是“竟江东所极而据守之”。这一点为东吴集团日后的实践充分地证明。由此可见,鲁肃的战略远没有孔明的“隆中对”那么富有进取的精神。但是,鲁肃一贯主张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战略,这一点比周瑜还要高明。小说里的周瑜,还常常意气用事。从诸葛亮和鲁肃的两付“隆中对”的比较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蜀汉和东吴在荆、襄地区将有激烈的冲突。诸葛亮设想“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鲁肃则设想“竟江东所极而据守之”,这就酿成了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兵败麦城的一系列变化。

东吴崛起不可或缺的人物――鲁肃

读《三国演义》有一个憨厚仁义的人物跃然纸上,令我们感觉很像我们身边的大哥哥一样,又仿佛金庸小说里的郭靖一般,他就是鲁肃鲁子敬。鲁肃为人很善良,也很正直,都说好人有好报,但是鲁肃活得岁数也不大,46岁就英年早逝了,儿子还未生出来,留个遗腹子在世上。鲁肃有当了东吴三军大都督这个命,也就跟大都督这个职位上的其他人一样容易“少亡”。我们仔细算了一算,在东吴统领三军的人都算上,前仆后继有六位,孙坚孙策当年亲自带兵也算吧,之后领军的大都督有四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在这个位子上的人好像都不怎么长寿,像孙坚活到36岁,孙策26岁,鲁肃46岁,吕蒙40岁,最后一个都督陆逊年龄最大62岁,然而也未尽天年,我们发现有些东西是有遗传现象的,家族的遗传不用说了,历史地位传承也难以切断承接遗传的规律,甚至连一个东吴大都督的位子都有些惊人的规律,但中间也有德行深厚的仁者可以戒杀戮,止轮回,比如鲁肃和陆逊,鲁肃活得稍长是宅心仁厚,陆逊寿命较大或许是劝孙权少用刀兵,多重农耕。孙坚孙策、周瑜、吕蒙都是勇武之辈,无仁慈之心,都是用各种手段只要达成目的就行的人物。

鲁肃绝不是个狠角色,《三国演义》评价鲁肃是忠厚仁者,鲁肃的善良以及心胸宽广在小说一出场就让我们看出来了,周瑜在做巢湖县领导时曾经向富裕的鲁肃家族去借点粮食,鲁肃有两粮食,大约是两个粮囤吧,一个有三千斛,两囤六千斛,鲁肃直接就给了周瑜一半,三千斛拿走,乖乖!鲁肃先生好大的手笔,只此一手便交到了周瑜这个生死的弟兄,世间事从来都是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像电视台采访那个农村老大爷一样,央视记者问:大爷如果你有一百万让您捐50万您愿意吗?老大爷说:愿意!如果您有两头牛让您捐一头您愿意吗?老大爷:不愿意!记者问为什么呀?老大爷说:我真有两头牛。你看看,大度慷慨说说可以,真的做到不容易,我说鲁肃心胸大度您同意吗?鲁肃不光大度,还淡定从容,几乎没有看到他着过急上过火,到了最紧急的时刻依然可以不动声色,比如单刀赴会之时,费了老劲安排好了要杀关羽,结果被关公携裹着来到江边,只能目送关公离去,老鲁同志还不忘礼数,躬身、作揖、还礼、道别,这真是淡定的老祖宗。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lishigushi/4329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