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这个字是个典型的贬义字眼,用在两性上就是不道德,用在职务上就是坏的代用字;还不如坏字,坏字如从一个撒娇的美眉嘴里吐出来,就变了味道,例如:你好坏……
奸字没有这个待遇,设想:你好奸……
不像话了。
但也有例外,就是当这个字与两性之一的雄字搭配在一起时,就有了另外的内涵。对于奸雄这个词,就各有各的理解,曹操就好像不怎么讨厌这个词;有的三国大师就认定有可爱之处;子金山则认为这无非就是指坏得高明,并且坏出了成绩的意思。奸雄如与可爱入了洞房,就成了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因缘,拉郎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必然会孕育出怪胎。
还有的侃爷把奸雄与枭雄做比较,认为奸雄就是比枭雄多几根花花肠子,多几成策略,多几分智慧。太浮浅了,这是没查过词典的缘故,没彻底弄懂枭雄这个词的非贬义之处,至少枭雄要比奸雄让人们舒服一些,枭雄这个词哪能随便往某个中国历史朝代人物身上安?例如:董卓。
前将军、料绾睢⒉⒅菽炼卓此时正拥兵不前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是何进派出的阻军前进的种劭起了作用吗?本来应该是的,大将军何进并非全然无能,也懂得利用点人际关系。
董卓不听朝廷的早已不止一次,诏书对于他来说,要看诏书的内容使他董卓满意与否。这次持诏者是种劭,就大不同了。
董卓曾经接受过种劭爷爷种嵩的辟召,也就是说董卓是种嵩的故吏,而种劭是种嵩的孙子,按照东汉的官场规则,故吏视举荐之主为君,这是中国古代官场的独特观念:两重君主的观念。故吏对于举主的后代都要礼遇,不能有丝毫的造次。
并且,种嵩在董卓的根据地西凉威望很高,在他死的时候,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后汉书·种嵩传》)。有了祖上的恩德,种劭却兵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何进阻止董卓进京的决心可见一斑。
但董卓在渑池暂时的停止进军却不是种劭的缘故,董卓进入了河南境内,现在已没有任何人能对董卓实施控制了。老子正瞌睡,你们给送个枕头来,现在又想收回去,那得看我董卓乐意不乐意了,我董卓何等人物?能像你这杀猪屠夫一般傻帽?
是啊,董卓是何等人?他的家庭出身可比何进光彩多了。
董卓,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六郡良家子弟出身,就因其出身而被政府重用为羽林郎,很快被提拔为州郡吏。后来在段G的推荐下,得到当时的大司徒种嵩的辟召,成了大司徒府中的属吏,给了他一个辉煌前程。在东汉,能成为三公府的属吏,升迁的机会特别多,在短时间做到二千石的大官都有可能。
但是,他仍没有摆脱军人的宿命,因为政府看重的是他六郡良家子的出身,让他做了羽林郎,目的就是把他培养成为战场上的指挥官。董卓膂力过人,可以上马骑射,还有谋略,做一名职业军人,倒也适合他。
所谓六郡,还是沿用了西汉的政区概念,指的是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大致相当于今天甘肃南部、宁夏、山西西部和内蒙古北部,六郡为汉帝国的西北边郡,《汉书·地理志》记其民俗称: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所谓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非百工。
事实上,董卓在军事上还真有些天分,别看他与黄巾军交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在西部的地面上,尤其是在凉州,他却是屡战屡胜。于是,董卓就成了安定西部边疆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有一次张温作为总统西部军事的汉军ceo讨伐凉州叛乱时,董卓随营效力,却不服调遣,孙坚就劝张温杀掉董卓,以肃军纪。ceo张温却无可奈何地说:董卓在西部声名远震,今天杀了他,以后战事一起,就没有依靠了。董卓戍边的军功可见一斑。
中央政府对这位镇守边陲的军区司令的确难以放心,就提拔董卓出任少府。东汉的少府位列九卿,算是高干了,但所掌管的只不过是皇家的琐碎事务,董卓哪会稀罕这个中看不中吃的少府?离开了军界,他就成了弯腰拾起来看看,马上扔掉——啥也不是的东西。
董卓没理睬这次重用,他上书说:凉州现在还动乱不安,此时正是臣为朝廷效命的时候。而且臣的部属因为要报答臣对他们的旧恩,纷纷阻拦臣的车驾,使得臣实在无法上路。我还得为难的暂行前将军的职权!我一定会尽职尽责,杀敌立功。
对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董卓,软弱的东汉朝廷竟然毫无办法,不是怕尾大不掉吗?现在尾巴已经大了,想掉已经不容易了。
天高皇帝远,只能委曲求全,解除董卓的兵权不得,只能对于董卓的抗命睁只眼闭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