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蒙元如果威胁俘虏皇帝明朝会不会灭亡?

有句俗话说,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这句话也适用于当时的情况,瓦剌虽然在也先的领导下,在土木堡重创了明军,但是当也先率领大军准备南下时,他得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虽然此时的瓦剌军队士气鼎盛,但是真要和大明拼死一搏,胜算又有几成。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振不肯给瓦剌使团过多赏赐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瓦剌为了报复大明率领军队南下袭扰,最开始双方发生摩擦,瓦剌方面无非是想要多获取点好处,最后朱祁镇要亲征瓦剌,这完全在明朝和瓦剌的预料之外。

本来按照明朝出军的阵容,要把瓦剌击退是足够的,但是朱祁镇

就是个问题儿童,在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占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还是打输了,自己也被俘虏了,对于瓦剌来说,俘虏明英宗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本来明军败了,瓦剌就可以提出要和明军谈判,要点赔款,朱祁镇被抓了之后,瓦剌方面的筹码更大了,如果双方能坐下来谈判,瓦剌方面肯定还会要大明割让几座城池,甚至是更加苛刻的条件,所以当也先见到了朱祁镇后,也先对朱祁镇行了君臣之礼,好吃好喝伺候着。

接着瓦剌方面就以护送朱祁镇回京为由,南下直取大明都城北京。如果按照也先的预想,大明的皇帝都在自己手上,大明就只是待宰的羔羊,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先不但不能杀了朱祁镇,还得确保朱祁镇的安全。

但是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朝廷以于谦

为首的应急小组竟然拒绝接收朱祁镇,更让也先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明朝竟然宣布朱祁钰登基称帝,那么自己手上的朱祁镇算是啥呢?

大军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城外,总不能就这样回去吧,好在最初北京城的防御也不是很强,如果运气好点把北京城打下来,那么还是能搜刮到不少财物的,至于朱祁镇虽然已经没啥用了,但是好歹也是大明的太上皇,还是有利用价值的,另外此时的朱祁镇说是被大明抛弃了也不为过,所以也先杀不杀他意义都不大。

不过很快也先就会发觉,没有杀死朱祁镇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在于谦的指挥下,各地军队逐渐往北京集结,北京城久攻不破,瓦剌只能撤军,朱祁钰登基之后本来也没觉得自己能做多久,结果北京保卫战竟然打赢了,大权在握,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哥哥还在瓦剌手里。

在后来明军和瓦剌的交战中,也先逐渐发现现任的明朝皇帝比自己还想弄死朱祁镇,随着瓦剌军队逐渐陷入劣势后,也先更不敢让朱祁镇出现意外了,他想把朱祁镇送回去,朱祁钰又不接收,而朱祁镇在瓦剌手上,不论被谁弄死,明朝和瓦剌的梁子就解不开了,也先没有办法,只能带着朱祁镇逃回了大漠。

还好在明朝还是有大臣记得朱祁镇的,后来朱祁钰迫于无奈让李实、杨善出使瓦剌,也先见大明来人了,得知这两人有意要迎回朱祁镇,也先终于能扔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了,热烈欢送朱祁镇回国。

所以也先不杀朱祁镇,最开始是想用朱祁镇勒索大明,后来迫于形势不能杀朱祁镇,瓦剌也不具备实力打下北京城,没必要杀了朱祁镇和大明决一死战。

倘若也先具备这个实力,相信他一定会南下攻取北京,灭明而自代,杀不杀朱祁镇不是他南下的先决条件。

也先是所谓"大元"中央政权的地方割据势力瓦剌部的首领,因实力和势力之故,"大元"大汗奉为太师之职以示笼络,大明皇帝封为敬顺王怀柔,类似于汉末时期袁绍曹操类人物。

在也先的政治盘算中,虽然有亡明以自代的规划,但哪是在消灭了"大元"国内其他地方势力并夺取汗位后的事情,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侵扰眀边明境,不单纯为攻城掠地,其主要目的在于抢劫物资钱财养兵肥己,所以,他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朱祁镇后十分高兴,自认为找到了进钱的门路,"奇货可居",结果大明朝于谦没给他机会,在这情况下,如果贸然杀了朱祁镇不但对他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反而得罪了一个强邻,失去了道义,与其长期战略和当前利益相悖相害, 所以,倒不如将朱祁镇放回,不但可以站上道义制高点,讨好朱祁镇,还可以制造敌手内部纷争,可谓"一箭多雕"、"一举三得",居心十分险恶。

也先父子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在其努力拼搏下,也先最后终于夺取了全蒙"大可汗"之位,作为蒙古草原上"非黄金家族",十分不易,虚名非浪得。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mingchaogushi/4819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