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从宋与辽夏金签订的几个和约说开去_宋朝历史

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经过数年征战,终于将南面、西面的几个封建割据权利及北面的北汉剿灭。五代十国时期的分割格局结束。本来,宋太宗还幻想着收复 被辽朝占据的燕云十六州。然而,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的两次征伐,均失败而归。最后一次连太宗也险些丧命。宋、辽、西夏形势图从 此,大宋君臣对收复之事便绝口不言,而宋朝的政策也随之变化:守内虚外成了大宋王朝的基本国策。而到了南宋时期,国土大部沦丧,已没有回天之力了。在宋朝 300余年的统治时间里,王朝统治者与邻国先后签订了数个和约、和议,均是以宋朝吃亏,外敌得利而告终,最终演变成亡国之恨。
澶渊之盟屈辱的滥觞
守内虚外的国策制定后,宋虽已不想收复失地,但辽朝却对宋展开了攻势。咸平二年(999)萧太后、辽圣宗率兵南下,宋将傅潜率大军驻定州,闭门自守,不 敢出战。次年正月辽兵到瀛洲,大败宋军,擒宋将康保裔。咸平六年(1003)四月,辽兵入侵定州望都,宋将王继忠与王超、桑赞领兵前去迎敌,在望都附近的 康村同辽兵遭遇。王超与桑赞临阵畏缩,率师先退。王继忠虽与部下赴敌力战,但被俘后也向辽投降,娶了萧太后所赐的妻子,做了辽朝的官,还表示要 为辽尽 力 。
北宋的料敌塔景德元年(1004)八月,萧太后、辽圣宗率大军以收复失地为名大举南侵。辽军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绕过宋军坚守 的州县,直趋黄河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大有直逼北宋都城开封之势。宋廷震恐,朝中大臣中出现了主张迁都逃跑与坚决抵抗两种对立意见。大臣王钦若主张放 弃东京逃跑,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只有新任宰相寇准等少数几人力主宋真宗亲往澶州前线督师,以振士气。
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辽兵抵达澶州北城,随即对澶州北城展开三面围攻,辽军充当先锋的大将萧达揽在督战时,被宋军床子弩射中额角,当晚死去。因损失大 将,辽军士气低落,稍为退却。十一月二十六日,宋真宗到达澶州北城,宋军士气大增。辽军的南侵,原是以掠夺财物和进行政治讹诈为目的,及侵入宋境后,因阵 前受挫败,就表示愿与宋议和。真宗于是派亲信曹利用前去和谈,并叮嘱他若迫不得已,每年给他们百万两银也可以。寇准听说后,将曹利用召到自己帐下,严厉地 说: 虽然皇上允许百万,可你所谈的银两不得超过30万。否则,回来后我要砍你的头。
经过几次交锋,两国签订了如下协议:其一,宋 每年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为 岁币 );其二,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 盗贼 ;其三,双方不得创筑城堡,改 移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这个宋辽双方在澶州城下达成的休战协议,历史上称为 澶渊之盟 。
澶渊之盟是宋朝在辽的巨大军事压力之下,不得不选择的外交策略。宋辽停战后,双方贸易大大发展,北宋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收入,而且 因赢得时间发展经济,国力大大增强。 岁币 就愈发显得无足轻重。因为这 岁币 只占宋朝7000万财政收入的一小部分。而辽此时也无力南侵,自然乐于 岁币 的供养。为和平付出的代价无疑要比军费来的便宜。宋辽之间保持了120余年的相对和平。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澶渊之 盟的订立为以后的宋夏、宋金、宋元关系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处于半开化状态的周边少数民族,既羡慕中原江南的富裕,又欺宋的软弱无能,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大胜则裂土,小胜索岁币。大宋朝野不得不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庆历二年(1042),辽趁宋与夏交战正酣之际,派使者向宋索取后周时占领的晋阳(今 山西太原)和瓦桥(今河北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并声言,如若不给,则兵戎相见。而当时宋朝根本无力两面作战,只得应允每年向其增纳白银10万两, 绢10万匹。
庆历和约虚假的宗主光环
宋与西夏的关系可称得上 剪不断,理还乱 。自李继迁起,夏就一直在宋、辽 之间周旋。宋夏之间则征战不休。真宗景德二年(1005)春,宋廷在同李继迁长期进行战争后,决心对西夏实行罢兵息民,以财货爵禄笼络西夏统治者,并主动 向夏主李德明提出了媾和条件: 许德明以定难军节度、西平王;赐金帛缗钱各四万、茶二万斤;给内地节度俸;听回图往来;放青盐禁,凡五事。而令德明纳灵州 土疆,止居平夏;遣子弟入宿卫;送略去官吏;尽散蕃汉兵及质口;封境之上有侵扰者禀朝旨,凡七事。 即宋保证做到封李德明为王、予以金帛缗钱等五项,同时 要求李德明以归还灵州、遣子弟宿卫等七条作为交换条件。李德明同意了其中大部分条件, 惟以子弟人质及纳灵州为难 ,因此,真宗也就取消了向西夏开放青盐 的禁令。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最后双方求同存异,于景德三年九月,正式签订了和约。
到明道元年(1032),元昊建立夏朝(宋称为西 夏),战乱又起。西夏人觊觎中原的富饶,因此,不断向元昊南兴兵袭扰,甚至攻城略地。然而,元昊在对宋战争中虽然屡战屡胜,但由于是小国寡民,人力、物力 有限,连年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史称: 死亡创痍者相半,人困于点集,财力不给,国中为十不如之谣以怨之 。在此情况下,为了巩固新建 的封建权利,不如乘战胜之威,以胜利者的姿态,向富裕的宋朝提出缔结和约,通过谈判,从中捞到经济上的好处。因此,在三川口之战获胜后,元昊就向延州守将 范仲淹作出和平姿态,他一面 使人于泾原乞和 ,同时又释放宋塞门砦主高延德,让他回到延州,转达其希求和平的愿望。范仲淹也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提出 但元昊必须同意宋方提出的要求。他写信给元昊,要求其取消皇帝称号,依旧向宋称臣纳贡。否则,只有继续战斗下去,元昊因又取得了好水川的胜利,态度强硬, 谈判失败。庞籍知延州后,宋政府处境艰难,曾密令庞籍寻求媾和途径, 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 。庆历二年(1042)九月爆发的定川砦之战中,宋 朝又遭失败,西夏因 久不通和市,国人愁怨 ,也感到战争难以继续下去,于是双方恢复了和谈。次年,元昊派六宅使伊州刺史贺从勖与文贵到汴京(今开封市) 进行和谈,西夏方面坚持元昊 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臣 ,未得到宋朝同意。接着,宋仁宗派邵良左、张士元、张子奭、王正伦前往 西夏首都兴庆府商议, 且许册为夏主 ,元昊仍不肯让步,和谈未能取得进展。元昊再派如定、聿舍、张延寿、杨守素到汴京继续谈判。双方你来我往,经过一年 的讨价还价,最后求同存异,和约终于成立。
宋夏和约议定后,元昊向宋进 誓表 (接受议和的保证书),而宋仁宗也给元昊颁降了 誓诏 。同年十二月,宋朝派员前往西夏册封元昊为夏国主,赐 夏国主印 ,至此,完成了宋夏和约的全过程。
宋夏和约的主要内容,根据《长编》《宋史》等有关史书的记载,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六条:一、夏主对宋称臣,奉正朔(指循奉宋朝所颁历法);二、宋帝册 封元昊为夏国主,并承认西夏现有领土;三、宋岁赐夏银七万二千两,绵帛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总数为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四、置榷场于保安军(今陕 西志丹)及高平砦(宋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但不通青盐(即西夏青盐不得远销宋境);五、双方以前所俘军民各不归还,今后如有边人逃亡,不得越界追逐; 六、两国边境划中为界,界内听筑城堡。这六条主要内容,除了第四条对双方有利,西夏均获得了最大好处,尤其是第三条,宋朝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个代价换取 了什么呢?西夏对宋称臣,奉正朔,这一点对宋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意义和价值。因为西夏名义上虽然对宋称臣,但他们在实际上照样称帝,国号大夏,设置州郡, 自置官属 ,一切同宋朝几乎没有差别。正如韩琦范仲淹所指出: (元昊)所获者大利,所屈者虚称 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
海上之盟北宋灭亡的前奏
在宋辽相持的100多年间,辽北部的女真人却在悄悄兴起。女真人本是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的游牧民族。他们一直依附于辽朝,每年向辽朝贡献骏马、良犬、貂 皮及美女等。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趁辽朝纲纪废弛,帝王穷奢极欲,百姓怨谤之际,兴兵反辽,建国为 金 ,正式与辽分庭抗礼。
此时宋朝的帝位已传至徽宗手里。虽然他贪图玩乐,不懂政理,然而对于收复 燕云十六州 之事,还是颇为用心的。当然,他也知道,单凭宋朝的军事实力是不 可能实现的。政和元年(1111)九月,徽宗派童贯出使辽朝以窥探虚实。童贯返程途经燕京时结识了燕人马植。此人声称有灭辽的良策。童贯将他带回,改其名 为李良嗣。在童贯的举荐下,李良嗣向徽宗全面介绍了辽朝的危机和金朝的崛起,并建议宋金联合灭辽。在李良嗣看来,宋朝应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出兵收复 中原王朝以前丧失的疆土。徽宗大喜,当即赐李良嗣国姓赵,授以官职。徽宗好大喜功,以为若侥幸灭辽,列祖列宗梦寐以求的燕云之地即可收复。他也就成为彪炳 千秋的一代明君了。宋朝开始了联金灭辽、光复燕云之举。
对徽宗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朝廷内外许多有见识的大臣都不以为然,只有童贯、 王黼、蔡攸等人异想天开,竭力支持。重和元年(1118)春天,徽宗派遣马政等人自登州渡海至金,策划灭辽之事。随后金也派使者到宋,双方展开了秘密外 交。几经往返之后,宋金双方就共同出兵攻辽基本达成一致意向:双方同时出兵夹攻辽朝,金兵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灭辽以后占领辽朝长城 以北的州县;宋军攻取辽的燕京析津府(今北京);辽亡后,北宋占领燕云诸州。把原来每年给辽的银绢照原数转送给金朝。史称 海上之盟 。
其后不久,徽宗得知辽朝已获悉宋金盟约之事,担心遭到辽的报复,再加上急于打压方腊起义,便迟迟不履行出兵协议,这就为后来金朝毁约败盟留下了把柄。在 此期间,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接连攻下辽朝的中京、西京,辽末帝天祚帝也逃入山中,辽朝的败亡已成定局。在这种形势下,徽宗才匆忙命童贯带领15万大军以巡 边为名向燕京进发,打算坐收渔翁之利。但这批人马一到燕京便遭到辽将耶律大石所部的袭击,大败而归。1125年金灭辽后,金以宋军未攻克燕京为由不履行 海上之盟 。后双方议定:宋除如数转交给辽的银、绢(此时为各50万)给金外,另附加 燕京代税钱 百万贯;金同意北宋收复燕京及蓟、景、檀、顺四州。 虽然收复的只是几座空城,北宋君臣仍陶醉在 复燕之功 中,并大封童贯等 功臣 。
在灭辽战争中,金人看清了北宋的实力,准备南下灭 宋。而徽宗君臣认为金朝不会立即南下,甚至还撤了原守辽边界的防御,下令 敢妄言边事者流三千里 ,不做任何战争准备。在灭辽的当年,金便开始攻宋。两年 后,金兵攻陷宋朝都城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及王公百官、金银财物北返,北宋遂亡。
绍兴和议风波亭上空悲切
南宋建立后,高宗赵构虽然口头上总挂着收复失地,迎 二圣 回朝,而实际上为了保其皇位,他并不希望 二圣 回朝。赵构开始重用秦桧之流的主和派。对于岳飞韩世忠这些主战派表面上予以支持,而实际上则处处掣肘,甘心处于偏安的局势之中。
绍兴七年(1137),金朝的主和派占据朝廷主流,向宋廷暗示议和。赵构当然乐于如此。次年十二月下旬,金使张通古到临安,称南宋为 江南 ,不称 国 书 而用 诏谕 ,宋高宗要高宗拜接金熙宗诏书。文武大臣强烈反对,但高宗决意投降求和,派奸相秦桧于二十八日代高宗拜接金诏书。金将原伪齐统治区河南、 陕西地区划给南宋,南宋以称臣、并 许每岁银、绢五十万 议和。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中旬,金右副元帅宗弼(兀术)与宋东京留守王伦完成 交割河南、陕西地区,金将原在开封的行台尚书省移往大名,后又迁往燕京,宋也随后任命新收回地区的官员。但是,同年七月,金朝主和的宗磐、宗隽被以谋反罪 处死。主战的首相完颜宗幹(斡本)、升任都元帅的宗弼等掌权。绍兴十年五月初,金撕毁和议,分兵两路重占已划归南宋的河南、陕西地区。宗弼随即率东路金军 自黎阳(今河南浚县)南下,河南各地相继投降。
绍兴十年(1137),南宋取得了顺昌保卫战和柘皋之战的胜利后,金人不愿再战,而高 宗也怕真的捣了 黄龙府 ,迎回 二圣 自己无立足之处,遂下令各路宋军从河南、淮北等地撤回,以取悦金人。金完颜宗弼则率重兵深入淮南,造成大兵压境的 形势。绍兴十一年(1138),宋将刘锜、杨沂中、王德等部,在柘皋镇(今安徽巢县西北)大败金兵,金兵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击败宋兵,退至淮河北岸,淮 西的宋军也退至江南。宋廷以论功行赏为名,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召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分别任命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实则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又 将其所领三个宣抚司撤销,军队直属宋廷。秦桧进一步拉拢张俊,打击韩世忠岳飞,甚至不惜采用卑劣手段,制造岳飞冤狱。与此同时,宋高宗和秦桧加紧对金乞 和。绍兴十一年十月,派魏良臣为禀议使赴金。十一月,《中兴名将》图,四人分别是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从右往左)
金以萧毅、 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入宋,提出和议条件。双方最后达成和约:一、宋向金称臣, 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二、划定疆界,东以淮 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州市)、秦(今甘肃天水) 二州之大半予金;三、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1139)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宋金既然已经媾和,还留着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作何用?太祖的时候,那些武将都是好兄弟,而现在则不同了,必须使一个斩草除根的 万全之策 。于是,岳飞父子只能在风波亭上 抬望眼 了。
隆兴和议主战派的无奈
1148年,兀术死,海陵王完颜亮为右丞相。次年,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为帝。1153年,金以燕京为都,改名为中都大兴府。为了南下掠夺,完颜亮着手 经营开封,绍兴三十一年(1161)夏,金迁都南京开封府。九月,便以号称百万的兵马,分为四路,大举南下。采石渡江失败后,完颜亮被部将杀死,金兵北 归。十二月,金世宗完颜雍当立,向南宋提出议和。
1162年,高宗赵构传位儿子赵眘,是为孝宗。孝宗血气方刚,一心要恢复祖宗基业, 主张北伐。于是起用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四月,张浚李显忠、邵宏渊出兵北伐。李显忠接连攻占灵璧、虹县,张浚渡江前驻盱眙督战,李显忠又攻占宿州。李显 忠被任为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使,准备收复中原。但邵宏渊坐视不战,其子又率先逃窜,李显忠被迫退兵,宋军溃败,史称 符离之战 。 北伐宣告失败,主和派于是又占上风,而张浚也对北伐丧失了信心。无奈, 张浚乞致仕,且请通好于金 ,而这时金世宗也传话说,如果宋朝归还占领的疆土,纳 币如故,就可以休战。隆兴二年(1164)宋金双方签订了和约,史称 隆兴和议 。其主要条款如下:一、南宋不再向金称臣,世为叔侄之国;二、原来的 岁 贡 改称 岁币 ,每年减少银绢各10万两匹,仍支银20万两,绢20万匹;三、疆界与绍兴时相同(宋放弃新收复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
这次和约的签订,除了主和派势力强大外,主战派对宋军的能力完全失望则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这次和议,使南宋王朝的数万军民、无数粮帑都付诸东流。南宋君臣恢复中原的信心几乎丧失殆尽。
嘉定和约人血馒头换来的安宁
隆兴和议后,宋金休战了40多年。在这些年里,南宋君臣都不再提恢复中原之事。直到绍熙五年(1194),宁宗赵扩登基后,韩侂胄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格 局。韩侂胄(1152-1207),外戚出身,因拥立宁宗得到重用。入仕前期虽没有担任实职,但权势却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开禧元年(1205)被封平章军 国事,其位置在宰相之上。韩侂胄是个不甘平庸、雄心勃勃之人,他时刻都想要恢复祖宗基业。他首先起用一批主战人士为官,如爱国诗人辛弃疾等;然后在镇江修 建韩世忠庙,追封岳飞为鄂王,大力表彰两位抗金名将;追夺秦桧的申王爵位,取消忠献谥号,后改谥谬丑,全面否定对金乞和的国策,以激励宋军士气。
岳飞墓而此时的金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蒙古的不断进攻,使金军全力应对,而其内部的农民起义也层出不穷。韩侂胄看准了机会,决心发动北伐。在韩侂胄的鼓动下,宁宗拿出皇家储备资金黄金一万两犒军。韩侂胄拿出家财20万两白银以作军资,积极备战。
开禧二年(1206)四月,北伐正式开始。宋军首先在东线、中线相继告捷。在东线,镇江都统制陈孝庆和部将毕再遇攻克泗州,陈孝庆再攻克虹县;在中线, 江州都统制许进攻克新息县,光州忠义人孙成收复褒信县。捷报传到临安,韩侂胄大受鼓舞,于是请求宁宗下诏伐金。然而,此时的宋军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就在 诏书下达的前一天,江州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境内)失败,军队溃散。半个月后,皇甫斌率步骑数万攻唐州(今河南境内)被拒于城下,又被金兵偷营,死 伤数千。皇甫斌重整旗鼓再来交战,又中伏,军队被分割为二,大溃,死伤万余。建康都统制李爽攻寿州(今安徽境内),逾月不下,结果被金守军和援军里应外合 而击溃。宋将田琳虽攻克寿春,皇甫斌部将曹姓统制却又被败于溱水(今河南境内)。西线兴元都统制秦世辅更是无能,行军途中,军队居然溃散。宋军对江苏山东 沿海的进攻也不顺利。七月,宋将商荣再攻东海县(今连云港附近),失败。不久,统制戚春、夏兴国以舟师万人进攻邳州(今江苏境内),被守将击败,戚春投水 自杀,夏兴国被杀。北伐重点的东线形势更加不妙。东线宋军的第一战略目标是攻克重镇宿州。当时宋军已经攻克宿州外围的灵璧、虹县,马军司统制田俊迈又攻占 了离宿州不过几十里路的蕲县。金将仆散揆意识到了宋军的战略意图,抢先派精骑三千增援宿州。田俊迈率兵夜袭,被击溃。
北伐全面失败, 韩侂胄始料未及。他因此须发皆白,整天闷闷不乐。几个月后,金军开始大规模报复性反击。宋军根本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宁宗慌了手脚,主和派趁机而上,积极 与金媾和。金人要求惩办战争祸首,主和派礼部侍郎史弥远等竟杀死韩侂胄,函其首送给金人。嘉定元年(1208),双方重定和约,史称 嘉定和议 。其主要 内容为:一、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二、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三、疆界与绍兴时相同(金放弃新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等地)。南宋另给金军犒 军银(赔款)三百万两。
宋宁宗综观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统治者把注意力放在了防止内部颠覆上,而对外则是能忍则忍。这就是所谓的 守 内虚外 。实施这种政策的后果,必然是对外屈膝投降,纳币割土。如果说在北宋和南宋的前期和中期,这一政策对待辽、金还算有效的话,那么到了北宋、南宋后 期时,则一点也不灵光了。尤其是南宋后期,以忽必烈为首的元朝统治者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宋朝,统一全国。因此,南宋统治者的投降政策不过是剜肉补疮,饮鸩止 渴而已。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songchaogushi/2406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