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赵桓简介,过于软弱的北宋末代皇帝赵桓

宋钦宗赵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赵,又名赵煊。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基本信息

宋钦宗赵桓(原名、煊),宋朝北宋第九位皇帝,北宋徽宗和王皇后长子,南宋高宗赵构哥哥,北宋哲宗侄子,北宋神宗孙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于坤宁殿〔靖康元年(1126年),钦宗把这天定为乾龙节〕,属相龙。政和六年(1124年)六月大婚,太子妃为朱琏。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126年1月19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当政共计1年3月,年号靖康: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26年1月24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年号使用1年3月。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庚辰(1156年6月29日)钦宗崩殂于五国城,享年57岁,庙号钦宗,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钦宗于永献陵(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个人履历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卓有成效,金兵北退。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复来,十一月金兵围困汴京开封,亲自前往金营议和被扣留。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汴京城破,北宋灭亡,与徽宗被金废为庶人,四月与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掳北去,先置于燕京,九月又徙往更遥远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

次年金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方抵上京,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又将徽、钦二帝发配至韩州(今辽宁昌图北,一说吉林梨树)。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往北国边陲小镇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在此坐井观天。天会十三年(1135年)四月,其父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病死。

皇统元年(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为天水郡公,昏德公(徽宗,已故)为天水郡王,海滨王耶律延禧(辽末代皇帝)为豫王。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韦氏与徽宗梓宫被放还南归,临行前在五国城赵桓跪求韦氏带信给高宗赵构,求他这位同父异母弟将其赎回,只为太乙观主足矣,他不敢望也。明说只求让他回宋出家去道观做一个道士就行了,不再有做皇帝的念头。韦氏归后,渺无音信。然高宗议和,杀岳飞等名将,所虑着惟钦宗尔。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一度曾把赵桓迁到上京会宁府居住。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自上京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将赵桓带去。

正隆元年六月(1156年),赵桓在燕京病死,终年57岁,金朝将其葬于永献陵(今河南省巩县)。

赵桓死在燕京是史书有记载的,有定论的。《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说他死在五国城是不对的。

赵桓死因另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绍兴二十六年六月(1156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命57岁的宋钦宗赵桓和81岁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耶律延禧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马乱践而死。

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赵桓的死讯才传到南宋,其弟高宗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却暗自窃喜,终于可以心安了,七月,为其上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是非功过

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则是耿南仲、李纲、种师道等人。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宋钦宗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被宋钦宗采纳。以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员《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一文节选,通过该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宋钦宗在位期间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国一年的功过是非。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songchaogushi/3909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