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玘是《
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
天目将,东京人氏,原为颖州团练使,善使三尖两刃刀。他随
呼延灼征讨梁山,被
扈三娘生擒,遂投降梁山。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四十三位,上应地英星,是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之一,常与
韩滔搭档。征方腊时战死于常州,追封义节郎。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彭玘是东京人氏,累代将门出身,使一口三尖两刃刀,人称
天目将,官拜颍州团练使。
投降梁山
梁山军攻破高唐州后,高俅保举
呼延灼为大将,征剿梁山泊。
呼延灼推荐陈州团练使
韩滔为正先锋,统领前军,又以
彭玘为副先锋,催督后军。
大聚义
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座旱寨。彭玘坐镇后军寨,居第五位。 后随征大名府、东平府。
攻打东昌府时,彭玘出马迎战
张清,却被
张清用飞石击中面额,丢下兵刃奔马而回。
梁山排座次时,彭玘排第四十三位,星号地英星,担任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随呼延灼把守正北旱寨。
两赢
童贯时,彭玘在九宫八卦阵中镇守北方玄武方位,与
韩滔同为呼延灼的副将。
南征北战
征讨辽国时,彭玘担任呼延灼的副将,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火星阵,并与
韩滔一同擒获二十八宿将军中的柳土獐雷春、翼火蛇狄圣。
征讨田虎时,彭玘与
卢俊义、
秦明、
宣赞、
郝思文一同兵出汾阳城,大败田彪,杀死索贤、党世隆、凌光三将,追奔十里,后镇守介休县。 而在简本水浒中,他还曾斩杀金乌岭守将沈泽。
惨烈结局
征讨方腊时,彭玘随
关胜攻常州。他为给韩滔报仇,迎战高可立,却被张近仁一枪刺死。 彭玘是梁山战死的第五位将佐,后追封义节郎。
出处考究
姓名出处
南宋初年,有汝州知州彭玘,原为翟兴部下骁将,累败金军,后被迫投降伪齐刘豫,镇守汝州,最终在襄阳镇抚使李横进攻汝州时借机反正,重回宋军。小说《
水浒传》中的彭玘或糅合其形象。
而在《
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这两部被认为是《
水浒传》雏形或蓝本的文学作品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中,均无彭玘这一角色。
也有研究者认为,韩滔、彭玘的名字影射
西汉开国名将
韩信、
彭越。
绰号考究
“天目”是星名,一称“鬼宿”,乃是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第二宿。《
晋书·天文志》云:“舆鬼五星,天目也。”
天目将是说彭玘因极其凶恶被认为是鬼星下降。
程穆衡《
水浒传注略》则认为,“天目”是指天目山。乌程县(今浙江湖州)有天目山,信阳州(今河南信阳)亦有天目山。彭玘绰号
天目将,是因先世曾有人在天目山一带为官。
现代多认为,“天目”即天眼。在神话传说中,天眼开通后能看见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代表人物便是
二郎神。而
二郎神与彭玘的兵器都是三尖两刃刀。天目将是说彭玘像
二郎神开过天眼一样,对军事预见能力具有前瞻性。
角色评价
原著赞诗
两眼露光芒,声雄性气刚。刀横三尺雪,甲耀九秋霜。
舍命临边塞,争先出战场。人称天目将,彭玘最高强。
名人点评
金圣叹:如彭玘、韩滔、
宣赞、
郝思文、
龚旺、
丁得孙等:是皆食宋之禄,为宋之官,感宋之德,分宋之忧,已无不展之才,已无不吐之气,已无不竭之忠,已无不报之恩者也。
艺术形象
衍生小说
俞万春的《
荡寇志》中,彭玘随呼延灼守嘉祥,与官军混战时遭到毕应元、哈兰生两军夹击,被毕应元射死。
程善之的《残水浒》中,彭玘是梁山军官团成员,随
卢俊义投降朝廷,按原官品开复。
巴孤的《贼
三国》中,彭玘是
宋国靖东将军、徐州牧。 颖水之战后与
朱仝、
杨志等六人歃血为盟,宣布同
宋国决裂,并联合扬州李俊,据境自保。
姜鸿飞的《水浒新传》中,彭玘随征方腊,攻常州时被圆通和尚用铁佛珠打死。
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中,彭玘参与抗金,
北宋灭亡后与
卢俊义等三十三人被汉奸范琼用毒酒毒死。
而在褚同庆重撰的《水浒新传》中,彭玘原是
孙立部将,使一条乌油枣木镔铁槊,曾随
孙立征剿清风山,后参与抗辽。 他在梁山排第五十五位,星号地明星,担任马军副骠骑将,随
孙立镇守宛子城左军大寨。 最终随宋江受招安。在书中,彭玘“天生一双眼,能窥微见远,晚间也能视物”,因此人称天目将。
戏曲形象
传统京剧《雁翎甲》中,有彭玘这一角色,形象与原著中并无太大不同。
影视形象
1998年《水浒传》,王春辉饰演彭玘。
2010年《新水浒传》,陈松涛饰演彭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