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字若思,汉族,他是元朝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出生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而且郭守敬的祖父也是一位在金元之际非常有名的学者,他的名字是郭荣。
郭守敬雕像
郭守敬自幼就继承了郭家的传统,对五经方面是熟悉的,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郭守敬曾师从刘秉忠。他的老师非常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从他的老师那里得到了非常大的教导,也在天文学方面是非常精通的。后来他的师父刘秉忠被忽必烈召回去了之后他被推荐给了张文谦,后来郭守敬慢慢的升职,之后就变成了大名路宣抚司的长官。其实郭守敬在水利方面也有着很大的造诣,因为在他面见忽必烈的时候,他就曾经对忽必烈提出了水利方面的建议,后来就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
他后来升上了工部侍郎,因为他对元朝的水利治理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在郭守敬治理水利时就跟王恂一起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这段主张。“四海测验”也是在郭守敬和王恂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最后在王恂任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的基础上,最后还是在郭守敬的代理下最终完成了《授时历》。王恂趋势了之后,郭守敬最后全面接管了太史院,也推出了《立成》《推步》等著作。
在大德7年时朝廷下了诏书,但凡年满70周岁的官员都可以退休了,但是王恂肩负重任朝廷就不让他退休。最后郭守敬还是去世了,因为朝廷越到后面越不好,导致郭守敬晚年生活的很沉寂。
郭守敬发明了什么
郭守敬是元朝非常著名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他自幼被祖父教导,在祖父的谆谆教诲下熟读了五经和天文、算术还有水利技术等知识。郭守敬做为一名非常有名的发明家,为后人们做了非常的大的科技贡献,那么郭守敬究竟发明了些什么呢?
郭守敬发明的浑仪
因为郭守敬的老师是非常出名的刘秉忠,但是刘秉忠被忽必烈调入了朝廷,就将郭守敬举荐给了张文谦,左丞相是张文谦,他将郭守敬推荐到了忽必烈那里,在面见忽必烈的时候他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元朝的水利方面的改善,提出了六条建议,最后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在郭守敬的职位越做越大时,奉命修浚西夏、唐来、汉延等古渠,在当地立了闸堰,这样的方法就能够使当地的农田得到灌溉,在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之后郭守敬就被升任都水少监。
他的作为不仅是在水利方面,在他进入了工部变成了工部侍郎的时候,就和王恂一起修订了新历,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主张。《授时历》就是郭守敬发明的,他编纂的这部历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部历法,到至今也有很多的人在研究和学习。而且他所做的都不止这些事情,在王恂去世了之后,他一人接下了太史院的全部事情,升任了太史令,《推步》、《立成》这几部书都是他编的,也是非常出名的。在后来元朝的不力下他的晚年生活也是很孤寂的,最终享年86岁。
郭守敬的故事
郭守敬是中国元朝著名的水力专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时编纂了非常多的著作,这些书对后世的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郭守敬雕像
他的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因为他的教导所以郭守敬熟读五经和清楚天文学等知识,他的老师也是个非常有名望的人,他的老师是刘秉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也给了郭守敬很多教导。在郭守敬的研究生活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
郭守敬十五岁那年,家里突然就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武安天宁寺的和尚,法名子聪。这位和尚非常通晓天文、地理、算数和音律等多种学问,他上门来拜访是因为他与郭守敬的父亲郭荣交情极深。父亲和子聪和尚在一起切磋起学问来了。和尚就出一幅莲花漏的拓片,问郭守敬的父亲:“这是天圣莲花漏,主要器皿都采用莲花、莲蓬和莲叶的形状,名叫‘莲花漏’。莲花漏设计精巧,可惜由于战乱失传已久,我在一节被人打折的石碑上拓得此图,左思右想但不解其中奥秘。”
这时候年纪甚小的郭守敬一字不落的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心想还从未见过设计如此精巧的计时工具,就心生一计,向子聪和尚讨来了莲花落,说自己有办法破解。半个月后,子聪来郭家取莲花漏拓片,郭守敬向子聪讲起莲花漏各部分的结构和用途,说的头头是道,子聪听了觉得非常妙,一个劲的夸赞郭守敬是神童。郭守敬的父亲听了后直说不知道郭守敬天天在房内画图、算术,不觉得是什么神童。后来子聪觉得郭守敬非常有天赋,就带郭守敬去武安紫金山学经深造。
郭守敬的成就
郭守敬是中国元朝著名的水力专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仪器制造专家,他在世时写了非常多的著作,这些书对后世的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他的老师也是个非常有名望的人,他的老师是刘秉忠,老师精通经学和天文学,教导了郭守敬很多。
郭守敬画像
郭守敬被左丞张文谦推荐,郭守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召见,然后郭守敬在忽必烈面前提出了改善水利工程方面的建议6条,然后被忽必烈采用,后来就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后来他担任了工部侍郎,忽必烈参照刘秉忠生前的建议,让张文谦修订新历,得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后来建立了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是王恂的同事。后来两人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而且郭守敬去了境内的唐来、汉延等古渠,立了闸堰,让当地的农田得到灌溉。在太史院的时候太史院众人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称之为“四海测验”。
太史令王恂去世了之后,郭守敬带领太史令众人,同时陆续整理成《推步》、《立成》等多种著作。在塞北江南因为战乱,郭守敬来西夏后沿黄河两岸勘察地势水情,绘制地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修复了长达二百五十余里的汉延渠以及正渠十余条。后来在天文仪器的改善中也做出了贡献。因为元朝的仪器是金朝留下了的,影响到了使用,所以郭守敬就开始改善,后来有了很大的改进。
郭守敬故居
郭守敬若思,汉族,是顺德府邢台县人,他同时也是中国元朝著名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仪器制造专家、数学家,他在世的时候写了非常多的著作,这些书对后世的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在太史院时和当时的太史令王恂一起编成的《授时历》,在现在也广为流传。他的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他的老师也是个非常有名望的人,他的老师是刘秉忠,老师精通经学和天文学,教导了郭守敬很多。
郭守敬的是邢台人,在看过了邢台县志记载:“太史郭守敬墓县西北三十里”之后翁振军说,在走访调查了郭村之后,他们每个村子都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的13个村子无郭姓,也没有也与郭守敬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表明,应该把调查重点放在了有郭姓的郭村。 其实在元朝覆灭了之后,汉人统治时期,郭守敬就为蒙古族人做了一段时间的事情,这让郭姓族人感到蒙羞,导致郭守敬元朝之后资料减少了很多,而郭村人也不知道郭守敬是谁。
在顺德府志还记载有着长乐寺碑,在城西北三十里郭村齐天统元年。说明了郭村的出现是在北齐年间就存在。其实郭守敬的老师刘秉忠的墓地发掘于贾村,而且伴有有墓志铭佐证,生前身后事都比较明确,但是郭守敬因为后人的原因,不仅资料很少而且墓地也不是很明确。在北京的郭守敬故居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在汇通祠内,北京的郭守敬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分别向游人展示了郭守敬的生平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