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庆幸的是,因为忽必烈北归后,忙于与阿里不 哥争夺汗位,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没有抽出精力对付南宋。江南地区自金朝灭亡以后,出现了少有的太平时期。在这十年里,贾似道擅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 曾在百官议事时厉声斥问说:“你们如果没有我的提拔,怎么可能得到今天这样显赫的地位呢?”在当时临安的街头巷尾,士人们有过这样的评价:“辇毂谁知有赵 皇,宫廷也只说平章。”贾似道权倾朝野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但当忽必烈在汗位的争夺战中取得了最后胜利之后,南宋就自然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本来从1234年起,蒙宋之间的战争就一直处于胶着状态,互有胜负,少有实质性的进展。可就在忽必烈踌躇满志,却又一筹莫展的时刻,刘整的降元打破了元宋间的僵局。
刘整本来出生在金国,在蒙古人攻击金国时他投奔了南宋,成为了南宋的一员猛将。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在攻击金国信阳的时候,只率领十二人就冲过了护城 沟,将信阳守擒获,从此名声大震。可惜南宋朝廷对金朝末年投靠过来的“北人”都不信任,刘整的功绩更受到了嫉贤妒能的南宋权臣吕文德的嫉恨。南宋末年,吕 文德派与刘整有间隙的南宋将领俞兴出任四川,想要谋害刘整。俞兴到了四川后说是要与刘整商谈军事,召刘整去。刘整猜到了这其中的阴谋,当然不肯去了。于是 俞兴就借机诬陷刘整有谋反的意图。刘整听说后曾几次派使者去临安申诉,都被吕文德中途拦截,没能到达。后来在南宋内部的明争暗斗中,刘整的亲信将领,向士 璧和曹世雄先后被杀,刘整知道这样下去自己早晚也会被害死,在悲愤之下弃宋降了。刘整到达元朝,面见忽必烈后力主攻宋。他对忽必烈说,攻宋的重点在襄 樊地区,“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历史证明,熟悉南宋内情的刘整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
襄樊之战从1268 年开始, 到1273 年结束,是攻宋战争中历时最长的战役,并被证明,也是最关键的战役。襄阳和樊城隔汉水南北相望,是通向长江中游盆地的最后一个要塞,襄樊一旦 沦陷,长江防线将被撕开一个缺口,江淮一地将任由蒙古铁蹄驰骋,所以襄樊一战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
也正因如此,南宋在那里修建了几 乎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如波斯学者拉施特所描写的,襄阳有“坚固的城堡、厚实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史书中记载,在这一要塞上,宋人以巨木植入江中堵塞 水道,并在襄樊两城间贯以铁索,上造浮桥,使两城互相应援。遗憾的是,无论多么坚固的防御,都会因政府的腐败变得失去效用。
宋军善于 守城与使用水军,这是元军所忌惮的。为了能成功地取得战争的胜利,忽必烈采纳了刘整的建议。他遣使用玉带贿赂了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请求在襄樊城外置榷 场,吕文德贪财好利,轻易应允。跟着忽必烈又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要求在襄樊外围筑造土墙。目光短浅的吕文德竟然也同意了。襄阳守将吕文焕听说后, 大感惊骇。吕文焕将元军的这些举动,日后对襄樊可能造成的危害,逐一陈述,汇报给了吕文德。吕文德却自负地认为“襄阳城坚水深,兵储可支十年,元兵即来, 亦不足惮”,反把吕文焕严厉斥责了一番。
于是元人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修筑土墙,内构堡垒,建起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据点。到1268 年,蒙将阿术又在襄樊东南鹿门堡和东北白河城修筑起了堡垒,切断了襄樊与外界的部分联系。到战争开始三年后的1270年,元军在襄樊外已围筑10余处城 堡,使襄樊完全孤立,陷入了绝境。
“南船北马”,从战争的开始到结束,元军的造船技术始终不及宋军,但这并不影响元军水军发挥他们的 作用,因为他们的士气一直非常饱满,远远超过了南宋军队。当然只有士气是不行的。从战争一开始,忽必烈就召集了7万金人与高丽人,将他们都交给了刘整进行 水军训练。自此刘整造战船5000艘,日夜操练,后来又得到四川行省所造战舰500艘,得以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从而弥补了元军战术上的劣势,为元 人后期的战略进攻准备了必要条件。
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后,元人开始进攻了。可以说,从这场战争的开始,就出现了一面倒的形式,对南宋 极其不利。1267年冬,南宋任命吕文焕为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1268年,元军开始发起进攻。11月,为打破元军鹿门、白河对襄阳的围堵,吕文焕命 襄阳守军进攻元军,但元军围势已成,宋军大败,伤亡惨重。
以后,宋人援襄的战斗也多告失败。次年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元 军作战,又被元将阿术击败。同年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结果遭到元军伏击,兵败虎尾洲,损失2000余人,战舰50艘。1270年春,吕文焕 再次从襄阳出兵,攻打万山堡。这一次,元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乘宋军士气衰退时,突然反击,宋军大败。在这一年的9月,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援 襄,元军水陆两军迎战。两军尚未交战,范文虎先想逃走,军心动摇,被元军攻击,大败而逃。1271年,范文虎再次援襄,同样损兵折将,战败逃亡。
宋元两军在襄樊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的争夺战,但因元军包围之势已成,结果南宋的所有军事行动,无论是救援还是反包围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宋军只好困守襄 阳,败局已定。1272年,宋将范文虎率舟师十万来援,规模不可说不大,可由于主将贪生怕死,指挥失当,致鹿门山再一次大败,船舰百余艘,及大量辎重全部 落入了元军手中。
由于襄樊的防御体系毕竟十分完善坚固,如果元军强攻必定会损失惨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忽必烈的侄子、波斯的伊利汗 阿八哈帮上了忙。他派出亦思马因和阿剌瓦丁两位回族炮手来到了中国。两位回族在1272 年下半年到达了襄阳,他们在襄阳城外建造了一种能够远距离发射大 石块的投石机。有记载说当这种投石机发射时,“声音惊天动地……击中的所有东西都被击破和摧毁”,中国人将这种重型投石器称为“回回炮”。在回回炮的攻击 下,南宋军民整天提心吊胆地坚守在襄樊城内,眼看着防御被逐渐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