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有什么作为?忽必烈历史上评价如何?

忽必烈有什么作为?忽必烈历史上评价如何?

  忽必烈,蒙古族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外蒙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那么忽必烈有什么作为?忽必烈历史上评价如何?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外蒙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山病逝。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这个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继承帝位。忽必烈则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和林众臣谋立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而且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使者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11月17日,儒臣郝经上《班师议》,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首都临安,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南宋丞相贾似道派使者请和,约定南宋割地,并且送岁币,忽必烈于是在当日撤兵北返。

  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即今北京市,解散了脱里赤征集的民兵,“民心大悦”。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度过整个冬天,并积极和诸王联络,准备在1260年春天召开库力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为大外蒙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发布称帝的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在诏书中,他自称为“朕”,称他的哥哥元宪宗蒙哥为“先皇”。

  忽必烈在历史上元代皇帝中的评论算比较好的,在整个元代,皇帝都是很残暴的,忽必烈也不例外的残暴,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忽必烈还是很有作为的,属于一位不哩水的皇帝,总的来说功大于过。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yuanchaogushi/3847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