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忽必烈怎么死的 揭秘忽必烈墓未解之谜

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忽必烈画像

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等地),1254年破大理城,大理灭国,并入大蒙古国版图。后来,蒙哥正式宣布攻击南宋,1258年忽必烈率军南下。在南宋打仗期间,蒙哥病逝,忽必烈佯作攻打换来了南宋的割地求和,于是撤兵回去。

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是第五位大汗,不久建年号为“中统”。四年后,忽必烈又把年号改为“至元”,不久又改国号为“大元”,成为了元朝的第一位皇帝。1274年,正式定都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1274年,忽必烈派人出征日本,后因台风失败撤军。第二年派去日本的使臣又立马被杀,因此在1281年,元朝开始了第二次征讨,虽然这次是兵分两路可还是以失败告终。两次东征期间,元军对南宋的攻打也没有中断,最后在1276年攻破临安城,南宋投降并灭亡。

1294年,忽必烈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由于从小尊崇儒学,所以忽必烈在位时十分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因此虽然他攻打征服了不少地方,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依然不错。

忽必烈怎么死的

元朝的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死于1294年2月18日。他死于疾病,生病主要是因为酗酒和暴饮暴食,而这个是因为忽必烈晚年遭遇了政治、军事以及个人生活上的多重悲剧,饱受刺激。

忽必烈剧照

忽必烈的前半生可谓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出身蒙古皇室,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之后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又有心爱的皇后相伴、出色的太子作继承人。可惜,到了他的晚年,人生就开始走下坡甚至变得凄惨,他失去了之前让他成功和美满的一切。

忽必烈晚年,尤其是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后,几次军事行动基本都以失败告终。比如,两次东征日本都遭到台风而损失惨重,第一次派去一万多人失败,第二次征调十五万还是失败;甚至,他南下攻打过安南、缅甸等东南亚小国,也都没有成功征服。

1281年,忽必烈的深爱的察必皇后去世。她不仅几乎陪伴他一生,为他生下四个儿子,而且是他的贤内助,在关键时候助他一臂之力。因此,察必皇后的去世让忽必烈黯然神伤。五年后,忽必烈与察必皇后的嫡长子、皇太子真金因病去世。他是忽必烈从小培养的皇位继承人,最后却因为一封让忽必烈禅位的奏章而惊吓过度,患上重病而死,只有43岁。

因为这些失败和悲剧,忽必烈大受刺激,于是开始酗酒并且暴饮暴食,从此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胖,从而患病。最后,他在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中去世。

忽必烈墓

人生有两件大事,出生和死亡,对于皇帝而言,丧葬更是至关重要。汉族皇帝一般会选择一个风水宝地,早早地大肆修建皇陵,安葬之后再加强保护。但是元朝因为是蒙古族人,丧葬和这些不同,因此至今不知道成吉思汗、忽必烈的墓在哪里。

蒙古人墓葬

蒙古族有自己传统而独特的丧葬习俗,可以说是一切从简,人死了就埋在一个合适的空地里。一般随葬的会有死者生前的一顶帐篷,一张放了肉和马奶的桌子。有些还会买入活马和奴隶。安葬结束后,蒙古族会把墓坑填平,然后在上面覆盖原来的草,也就是说让人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墓,所以蒙古族的墓很难发现。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吸收接受了许多汉族的制度和习俗,也先装在棺木里再安葬。但,以前蒙古的传统还是继承下来,丧葬仍然比较简单,不用修建大型的陵墓,不用很多的随葬品。元朝实行皇家秘葬制度,皇帝和后妃死后还是运回蒙古故地安葬,而且下葬时不可以有汉族官员参加,地面上也没有明显的标志建筑,没有墓碑等,甚至不留下线索和痕迹。

正是因为元朝对皇帝安葬的简单处理和保密工作,他们的墓地所在在后世都是一个个的迷。不同的史书,对元朝皇帝的墓地所在都有不同的记载,只知道是他们的大禁地。现在一般认为是在蒙古共和国温督尔汗扎森山一带。甚至曾经,有人提出过忽必烈被葬在水底的假设。

忽必烈的儿子

忽必烈妻子众多,因此子嗣也不少,据记载他儿子有十个之多(也有12个的说法),名字分别是朵儿只、真金、忙哥剌、那木罕、忽哥赤、爱牙赤、奥都赤、阔阔出、脱欢和忽都鲁帖木儿,基本上成就一般,其中最后一个是忽必烈的庶子。

忽必烈的儿子真金

长子朵儿只因为早逝所以史书资料很少。次子真金是忽必烈与察必皇后所生,是嫡长子。他从小被父亲要求学习汉族儒学,在忽必烈继位的第二年被封为燕王。之后因为,忽必烈把蒙古大会选举大汗的传统改成了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真金在1273年被封为了皇太子。之后,他到藏区负责了几年外交事务并且学习佛学,回京后参与朝政,支持汉文化,与敌对势力争。

1285年,一封让忽必烈禅位的奏章在当时朝廷引发了轩然大波,忽必烈大怒,而真金作为太子嫌疑最大,所以他受到了惊吓,后来因此生病而死,只有四十三岁,谥号明孝太子。不过他的三子铁穆耳继承了他的太子之位,后来成为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因此真金也被儿子尊为了皇帝,庙号裕宗,谥号文惠明孝皇帝。

忽必烈之后几个儿子,大多被他封王,负责镇守各地。比如四子那木罕,他是真金的同母弟弟,被册封为北平王,镇守北方,曾经讨伐过叛乱的察合台汗国,后来进封为北安王,1292年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几年后被追尊谥号为归定王。

忽必烈姓什么

忽必烈是是蒙古族人,因此继承了祖父成吉思汗的蒙古姓氏,是孛儿只斤,用蒙古文表示为Боржигин,还可以用外文表示,是Borjigin。据说,在突厥语里这是意为蓝眼睛的人。

忽必烈剧照

蒙古族人时常以自己氏族的名称作为姓氏,孛儿只斤氏就是如此。据说,按照血统来看,成吉思汗是来自奇源部包罗特包尔之金氏,所以就是“包尔之金氏”。元朝灭亡后明朝人贬低地称他为“孛儿只斤氏”,同时也给他们的同族后裔取了汉姓,取的是首字“包”,也有音译为“鲍”的。

因为蒙古族人也常常以自己部落的名称为姓,所以成吉思汗出自奇源部,也就被说是“奇源氏”。不过在《元史》里因为汉译蒙古语时除了错误,变成了“奇渥温氏”,后来明朝人贬低地称他为“乞颜氏”。

无论如何,忽必烈姓孛儿只斤就没错的。此外,孛儿只斤氏家族原本血统就纯洁而高贵,据说是源自蒙古族的始祖母和天神,之后又出了成吉思汗等多位可汗,所以他们家族也被称为是“黄金家族”,以示尊贵。元朝灭亡后,尤其是在清朝也有不少姓孛儿只斤的名人出现在历史中。

孛儿只斤氏读作bóérjìjǐnshì,中间那个“只”字不是念“zhǐ”。因为是由这个姓氏的蒙古语音译而来的中文名,所以也有其他的译法,比如博尔济吉特、博尔济锦、包尔积金等。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yuanchaogushi/4085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