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忽必烈即位不久,就设立了十路宣抚司,命令十路宣抚司注意农业的丰歉,并挑选通晓农业生产知识的人当劝农官,掌握旱涝虫情,领导督促农业生 产。1261年,忽必烈又设立了劝农司,令汉人姚枢为大司农,以崔斌等八人为劝农使,分头到各地去考察农业的生产情况,招集流民散勇,返回家乡,从事农 桑。
1270年,又设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同年又改司农司为大司农司。至元七年(1270年)十一月,忽必烈下诏改劝农司为大司 农司,增加官员,到全国各地巡视慰问经过战争灾难的地区。命御史中丞孛罗兼劝农卿。丞相安童认为,孛罗是朝内重臣,兼大司农卿,有些大材小用。就上书给忽 必烈,认为孛罗不合适。
忽必烈看了安童的奏折后,说:“管理农桑水利,这事非同小可!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 本。我深感农业丰歉对治国安邦至关重要。只有派重臣管理,才能引起朝野上下的重视,不至于轻农桑、缀耕织,造成国穷民困!我是经过仔细考虑,才决定让孛罗 总领大司农司的!”安童听了,心悦诚服。大司农司主要管理农桑水利事宜,并考察地方官的勤惰,申报提升在农业管理上有成绩的地方官,处治那些荒废农桑的官 吏。
大司农司成立后,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忽必烈下诏书,专门组织人力,编写了一部适合当时农业生产的书籍《农 桑辑要》。这部书成于1273年,是从古代农书中选择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再加上当时一些有成效的农桑种植经验编纂而成的。这本书对指导当时农业的生产,起 了很重要的作用。1288年,又于江南设立行大司农司及营田司,大力提倡耕垦。这些机构在元初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成立村社。先是 北方民间有“锄社”的互助组织,“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锄之,故无荒秽, 岁皆丰熟”。1270年,元朝政府又下令在北方汉地立社,凡五十家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一人为社长。社长的职责是督促农民及时耕作、开垦荒田、修治河 渠、经营副业等。凡种田者必立一牌于田侧,上书某社某人,以便社长随时稽查。这种村社制度以后遍行南北各地,在组织督导生产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农业生产的 发展由于上述种种措施,再加上人民努力耕织,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元世祖忽必烈时,北方的农业生产便日益恢复,“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元朝建立后,在各行省大兴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据1308年的统计,全国屯田有一百二十余所,垦田面积约在二十万顷以上。又元初在中央设都水监, 在各地设河渠司,专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大致前代的水利工程,在元朝都陆续得到了修复。如陕西三白渠工程得到修复,到元朝后期仍可灌田七万余顷。浙 江捍海塘工程得到修复,使大量农田免于水患。在元代,江南地区已普遍种植棉花,而且棉花产量不断提高。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浙 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又规定江南夏税折征木棉、布绢等物。这些都说明江南 植棉业的发达。后来,江南的植棉技术逐渐传到北方,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了。由于棉花广为种植,所以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及王祯《农书》都专门写了植 棉的方法。
元朝政府掌握的入口数字不断增长。蒙古灭金得中原州郡后,太宗七年(1235年),下诏登记民户,凡燕京、顺天等三十六 路,有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1252年),又登记民户,增户三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又登 记民户,增户三十余万。元朝灭宋统一全国后,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又登记民户,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零八百有余,于是南北方民户总书于册者一千三 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零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在此数之内。历代封建经济达到繁荣时期,封建政府就能掌握到五六千万入口之 数,元朝政府掌握入口五千八百余万,说明元代农业已有相当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水利建设也就引起了忽必烈的重视。
1261年,忽必烈就命令杨瑞,招募民工,督领开渠治河,从太行山下沁口古迹盘,开凿分水渠口,引沁水东流,经古朱沟流入黄河。这条大水渠可灌既济源、 河内冷河南沁阳、河阳(今河南孟县)、温县、武陟等五县土地三千多顷。因收益比较广,所以就叫广济渠。1262年,忽必烈急切需要懂水利的专家,张文谦就 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一天,忽必烈从大都往上都去。经过积水潭,看到运河中大小船只来往不断,运输繁忙,非常高兴,就把这段运河叫通惠渠。郭守敬是河北 省邢台人。他的祖父郭荣是位精通数学和水利的人,对少年时代的郭守敬影响很大。郭守敬十几岁时,就跟他爷爷的好朋友刘秉忠学习。刘秉忠通晓天文地理,精于 术数,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他与张文谦都很受忽必烈的重用。
忽必烈召见了郭守敬,询问水利方面的问题。郭守敬提出了兴修水利当时应急 待解决的六件事,很得忽必烈的赏识,命他提举诸路河渠。后来,又加授银符、任命为副河渠使。至元二年(1264年),郭守敬随张文谦到西夏(今甘肃宁夏 县)视察水利,修复了唐来渠和议延渠。第二年,忽必烈就任命他为都水少监,使他专心致力于水利建设。
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为了解决运输灌溉问题,下令修通隋炀帝刚开凿的大运河。首先开通了从潮水到波水一段。接着,又修通了自东昌路须城县的安山,经过寿张县到临清进入御河的一段,这段叫通会河。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都水监郭守敬建议开通从昌平县白浮村开始,穿过大都,东至通州,与白河沟通的工程。郭守敬还画出了详尽的施工图。
忽必烈看后,异常高兴地。至元三十年(1293年),这段工程竣工。至此,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沟通了。一天,忽必烈从大都往上都去。经过积水潭,见运河中大小船只来往不断,运输繁忙,非常高兴,就把这段运河叫通惠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