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九子夺嫡过程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大爷党
纳兰明珠余国柱、佛伦
太子党
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杜默臣、凌普、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齐世武、托合齐、耿额、鄂缮。
三爷党
陈梦雷、李绂
四爷党
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马齐、戴铎、鄂尔泰田文镜、李卫
八爷党
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裕亲王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阿尔松阿、鄂伦岱、何焯、秦道然、张廷枢、普奇、马尔齐哈、常明、徐元梦、巴海、法海、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等等。
康熙儿子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0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怡亲王允祥逝后其名改回胤祥。
长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长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直郡王, “大千岁党”之首
太子胤礽(1674年-1725年),孝诚仁皇后生,皇太子,“太子党”之首。
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荣妃所生,皇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诚郡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九月因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康熙四十八三月,晋诚亲王,“三爷”。
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德妃生,皇后佟佳氏(隆科多之姐)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雍亲王。四爷党之首。
五子胤祺(1680年-1732年),宜妃生,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恒亲王。
六子胤祚(1680年-1685年),德妃生,六岁夭折。
七子胤祐(1680年-1730年),成妃生,惠妃抚养,身有残疾,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晋淳郡王。
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为廉亲王,“八爷党”之首。
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宜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贝子,八爷党。
十子胤䄉(1683年-1741年),温僖贵妃(孝昭仁皇后之妹)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爷党。
十一子胤禌(1685年-1696年),宜妃生,十二岁早亡。
十二子胤祹(1686年-1763年),定妃生,苏麻喇姑抚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贝子。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履亲王。
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敏妃生,(德妃抚养),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怡亲王,四爷党。
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德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罗郡王,八爷党。
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王密嫔(汉人)生。
十六子胤禄(1695年-1767年),王密嫔(汉人)生。
十七子胤礼(1697年-1738年),陈勤妃(汉人)生。
十八子胤祄(1701年-1708年),王密嫔(汉人)生,八岁夭折。
十九子胤禝(1702年-1704年),高襄嫔(汉人)生,三岁夭折。
二十子胤祎(1706年-1755年),高襄嫔(汉人)生。
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陈熙嫔(汉人)生。
二十二子胤祜(1712年-1744年),谨嫔生。
二十三子胤祁(1714年-1785年),石静嫔(汉人)生。
二十四子胤祕(1716年-1773年),陈穆嫔(汉人)生。
弘晳逆案
乾隆四年(1739年),作为康熙嫡长孙的弘皙心有不甘,且朝中多有持“立嫡立长”的宗室成员党附之。事发弘晳遭夺爵,著胤礽第十子弘㬙袭多罗理郡王,除宗籍,改弘晳名为四十六,圈禁景山东果园内。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过世,终年四十九岁。弘皙逆案是康熙末年储位斗争的余波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帝令将参与逆案的胤祀、胤禟等人复其原名,本人及其子孙复入宗室的同时,已去世三十六年的弘晳也被恢复原名,收入宗籍。
参考文献
乾隆年间皇八子胤禩的后嗣弘旺在《皇清通志纲要》中写道:“(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玄烨)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皇五子、皇八子(原注:先君)、皇太子开释。” 又,雍正年间萧奭(shì)在 《永宪录》中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十三子胤祥“因废东宫事波及,削爵”。
2.阎崇年:《清宫疑案正解》
3.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第一次分别册封成年诸皇子为郡王、贝勒,其中: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
4.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爵的上谕:自去年九月不幸事出多端,朕深怀愧愤,惟日增郁结,以致心神耗损、形容憔悴势难必愈,于是概观众人,不过为寻常虚语,袭用空文,此外别无良法。惟贝勒胤祉特至朕前,奏称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自勉强耽延,万国何所倚?赖臣等虽不知医理,原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因,痛哭陈请。爰于十一月十八日始用医药时,皇太子已经开释,遂亦同竭力侍昼夜不懈,今朕之剧疾业已全愈。从前朕之诸子,所以不封以王爵者,良恐幼年贵显,必至骄泰恣意而行,故封爵不逾贝勒,此亦朕予之以进勉之路也。今见承袭诸王、贝勒、贝子日耽宴乐,不事文学,不善骑射,一切不及朕之诸子,又招致种种匪类于朕诸子间,肆行其谗谮交擅机谋百出,凡事端之生,皆由五旗而起,朕天性不嗜用刑威,不加穷究,即此辈之幸矣。兹值复立皇太子大庆之日胤祉、胤禛、胤祺、俱封为亲王,胤祐、胤䄉俱著封为郡王,胤禟、胤祹、胤禵著封为贝子,尔衙门即传谕旨,察例议奏,特谕。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十日
九子夺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