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长达五百年的一个变局,这一场变局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管理方式、官制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我们先说一说军事的变化。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亡了楚国,在战争之前秦王曾经跟两个将军有一段对话,他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人?王翦回答说需要六十万;秦王又问了另一员战将李信,李信说只需要二十万人。秦王觉得王翦是老头子嘛,比较保守,李信是个年轻人,锐气正盛,所以就收拾了二十万兵马,交给了李信。那么王翦就称病回家了。
李信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我们知道汉朝飞将军李广,李广就是李信的后代,他们家是世代为将军的。可是李信带了二十万兵马到楚国的时候,最开始打得很顺利,可是后来楚国的将军项燕打了一个反击战,把秦国的军队给打败了,所以李信败回了秦国。那秦王呢就很生气,他又想起了老将王翦,他就到王翦的家里请王翦出来,王翦当时跟秦王讲,如果让我用兵的话,非六十万不可。
那秦王就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过去称霸诸侯的那些国家,像齐国也不过就是千乘之国,就是一千辆兵车,以每一辆兵车七十五人来计算的话,他的兵马不超过十万。现在要打楚国,却需要六十万兵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人呢?王翦就给秦王分析了,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他说在春秋以前啊,诸侯国之间在作战的时候,都是约好了日子,到这一天,大家来摆阵势,叫做「约日而阵,阵而后战」,摆好了阵势之后,双方才开始交战。
在交战的过程中「致武而不重伤,声罪而不兼地」,虽然说双方发生了战争要动用武力,但是不会使人受到重伤,同时它的目的是为了讨伐对方的罪过,而不是为了兼并对方的土地,所以战争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于干戈之中,寓礼让之意」,就是古时候打仗并不是以杀人和兼地作为目标的。
而到了战国时期「围城动经数年,报级动以数万」,动不动围一个城就要攻好几年,战场上斩首就有好几万人。我们在讲到「长平之战」的时候曾经说过,一次战争赵国就阵亡了四十万的将士。所以说到了战国时候战争已经跟春秋时期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讲到「吴越争霸」,那是到了春秋末年了,一场战争从公元前476年打到公元前473年,就打了三年的时间。然后讲到「三家分晋」的时候,战国第一场战争就从公元前455年打到公元前453年。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持续时间就变得非常非常的长。而春秋以前战争的时间非常短,甚至可能打一天就结束了,我们看「武王伐纣」也是,到了牧野之后,七十万奴隶倒戈,一天这个战争就结束,那还是朝代更替,周灭商朝的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它的结束也是非常非常快的。
春秋跟战国时期的战争变化相当的大,这就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军事家,在战国之前写兵法的人很少,唯一留下的一本兵书,在春秋以前就是姜子牙留下的《六韬》,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非常频繁,所以很多人都写兵法,比如春秋末年齐国的司马穰苴写过《司马法》;孙武写了《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吴起写了《吴子兵法》;孙膑写了《孙膑兵法》 ;尉缭写了《尉缭子》,就是基本上我们看到的兵书都是在战国时期或者是春秋末年的时候开始出现的。
由于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非常频繁,也出现了如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等杰出的军事家,他们不仅百战百胜,而且将用兵之道写成兵法,这在军事史上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那么当然王翦跟秦王说了这一番话后就说服了秦王,于是给了王翦六十万兵马,那么王翦也靠这六十万兵马灭掉了楚国。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一季《东周列国》第二十四集《历史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