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背后的价值追求:人口增长已经成了要务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传奇。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盛世”,各有其特点。但这些“盛世”无一例外的就是自觉的把尊重人民的利益作为施政的主要价值导向。可以这样说,“仁爱精神”是历代统治者之所以能够创造“盛世”的重要原因。我们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例,来看仁爱的价值导向与盛世之间的关系。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取年号贞观。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李世民登基后不久,关中大旱三年,并且发生蝗灾,数十万的百姓吃饭都已经没有着落,几十万的流民甚至想冲进皇宫。当时,政府曾希望老百姓打死蝗虫以减少虫灾的影响。可是当时很多的民众信仰佛教,不敢做杀生的事情。天灾、流民、蝗灾等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一场危及唐朝稳定的大的事变马上就要发生。这个时候,李世民在护卫的保护下接见了流民,并发表了讲话。他说:今天旱灾如此严重,再加上蝗灾,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我李世民对此负有责任。请乡亲们一定要打死蝗虫,尽可能保证粮食的产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有饭吃。如果上天要将降灾的话,就让我一人承担!然后,他一把抓住了几只蝗虫放进嘴巴咀嚼,然后告诉乡民:如果打死蝗虫有因果报应,那就让朕承担责任,蝗虫只管来吃朕的心肝。李世民听说由于旱灾和蝗灾,很多家庭不得已卖掉了孩子,便下令用自己的专用财物作为赎金,帮助那些贫困的家庭赎回孩子。

李世民的话,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君王,在心中都是把仁爱天下视为自己的自觉。而且在万民的面前,自己的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从这个意义上,李世民能够创造贞观之治的伟业,绝非偶然。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guoxuewenhua/5779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