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于谦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深明社稷安危之大义,却不懂人性的阴暗和潜规则,结果成了更高层人物进行利益较量的牺牲品。
在明朝与蒙古瓦剌部落的战争中,明军在土木堡战败,随军亲征的英宗朱祁镇被俘。瓦剌首领也先想把英宗当作奇货,向明朝索取好处。
但是也先想错了,因为明朝的主战派大臣于谦与一些朝臣联名上书给皇太后,请求另立新君,以绝也先的野心。皇太后同意了,于是,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位。也先一看明朝有了新皇帝,英宗在自己手上的价值就大大缩水了。也先心生一计,决定把英宗送回明朝,使明朝出现一国二君的局面,以便从中渔利。
朱祁钰刚刚坐上皇位,听说哥哥要回来了,真是左右为难。让哥哥回来吧,自己的皇位是否还能坐下去?不让哥哥吧,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最后,他不太情愿地派人接回了英宗。
英宗回来以后,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为了防止自己的兄长夺去他的皇位,他派心腹大臣去把守南宫,不让任何人接近。
朱祁钰对待自己的哥哥有些残酷,但是他做皇帝比朱祁镇要强得多。他把朝中的奸臣一一除掉,重用那些有才能的忠臣。在朱祁钰统治的几年里,国势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朱祁钰的身体经常生病,而且越来越重。
景泰七年,朱祁钰病情又有所加重,一连好几日都卧床不起。朝中大臣都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朱祁钰没有儿子,应立太上皇之子朱见深为皇帝。有的则认为:太上皇朱祁镇回宫之后,朱祁钰就应该让位,如果朱祁钰一死,应该让太上皇重新做皇帝才合理。
众臣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朝中的几个投机分子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想借此机会捞到好处,他们暗中商议,准备去南宫接出太上皇,拥其复位。这事如果成了,可是大功一件啊。在这帮野心家的眼里,太上皇可是奇货啊。
一天夜里,徐有贞、石亨勾结宦官,带兵冲进南宫,接出英宗。英宗在夜里到了皇宫,又坐上了久别多年的宝座。历史上把英宗复辟这件事称为夺门之变。而他的弟弟朱祁钰得知了情况后,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的身体病得厉害,知道如今是斗不过哥哥了。没过多久,朱祁钰病逝。朱祁镇又稳稳当当地做上了皇帝。
英宗复位,这几个投机分子成了大功臣,而于谦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当年瓦剌挟持英宗围攻北京的时候,徐有贞主张逃跑,石亨主张退兵闭城,都曾遭到于谦的驳斥。此时,他们就在英宗面前一个劲儿地说于谦坏话。英宗对于谦帮助朱祁钰称帝也耿耿于怀,竟定了于谦一个意欲谋逆罪,处以死刑。
于谦这样的人,于国有功,却为君所不容。这是因为,国家的利益有时和国君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无视事情背后的潜规则,否则就会掉入别人的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