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建怀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在位四十二年,执政宽简,为人温良,他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安邦全过程。
他对下人很仁慈。一个暮春时节,宋仁宗在御苑散步,一段时间后,身边的人发现他频频回头张望,却又什么也不说,不知什么意思。回到宫里,他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快帮我端水来喝。”宫女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这么久呢?”他边喝水边说:“我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又不便询问,倘若一问,侍吏必受责罚,故忍渴而归。”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咬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宋仁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很仁慈。
他对自然很敬畏。有一天早起后,宋仁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昨夜阅奏折很晚,后来感觉饥饿,特别想吃烧羊。”侍臣问:“何不安排人做来?”宋仁宗说:“你不知道吗?每次听到宫内有什么需要,坊间便以为这成了定规,纷纷制作。我担心要了烧羊后,百姓会夜夜宰羊,长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不忍一时之饥,而开启无穷杀戮呢?”让人感到他对自然的敬畏是那么的真诚,充满人性关怀。
他对言论很宽松。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重用青州知州张昪为侍读学士、御史中丞,御史作为天子的耳目之官,其职责是纠察百官,张昪因对某些决策有看法,连连上书批评“两府”(中书省、枢密院)大臣,久而久之,宋仁宗颇不耐烦,对张昪说:“你出身孤寒,为何不断上章批评朝廷重臣呢?”张昪毫不在乎宋仁宗的情绪,反问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满堂。怎么能谓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宋仁宗问何故?张昪回答说:“陛下虽贵为天子,但内无贤相,外无名将,持禄养望者多,赤心谋国者少,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孤寒。”把自己比喻成孤家寡人,这比责骂还过分,但宋仁宗不予追究,“优容之”。
宋仁宗一朝,没有“文字狱”,相反,他还非常痛恨“深文周纳”,即罗织材料、陷人以罪的行为。宋代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仁宗圣性仁恕,尤恶深文,狱官有失入人罪者,终身不复进用。”当时,一个举子给成都知府献了一首诗,中有:“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意思是只要守住剑门关,用火烧掉入川必经栈道,西川(今四川)就能割据一方,鼓动成都知州与宋朝分庭抗礼。这无疑是一首反诗,吓得成都知府赶快把举子捆绑至京,上章请求宋仁宗治罪。宋仁宗了解后却哈哈一笑,说:“这不过是老秀才急于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可安排他去偏远小郡,出任司户参军一职。”写反诗的不但没受到惩罚,反而在皇帝那谋得了官职,可见当时言论的宽松和自由。
他对大臣很包容。宋仁宗宠幸张美人,张美人的堂伯父叫张尧佐,进士出身,在地方任过推官、知州,在朝中任过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张美人想壮大自己的门阀,多次吹“枕头风”,希望宋仁宗提拔自己的伯父出任宣徽使。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宋仁宗把提拔张尧佐为宣徽使的方案抛了出来,谁知,谏官包拯当场表示反对,使宋仁宗的提议未获通过,而且包拯说话时,由于情绪激愤,唾沫星子还溅了宋仁宗一脸,弄得他很没面子,后来,当张美人问及伯父出任宣徽使一事办得怎样时,宋仁宗没好气地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宋仁宗继位之初,因为年少,便由皇太后刘氏“垂帘听政”。当时,太常博士程琳为了巴结刘太后,竟向她献《武后临朝图》,让她效仿武则天,废除少帝,取而代之。刘太后认为这不合常理,有负祖宗,严词拒绝。宋仁宗亲政后,有人以此为由弹劾程琳,宋仁宗不念旧恶,一笑置之,说程琳不过是为了向太后表达忠心罢了。不特如此,他还认为程琳“有才器,能断大事”,连连提拔重任为三司使、吏部侍郎、参知政事,程琳显赫一时。
君主制度赋予皇帝以至高无上的权力,一闪念就能断人生死,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残酷无情的暴君。而宋仁宗盛德大度,宽容有加,算是这种制度下的特例。他之所以一以贯之地怀仁、施仁,源于他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手中的权力。一个皇帝,最怕的就是缺乏敬畏之心,不畏天,势必天灾不断,不畏地,势必寸草不生,不畏生命,则尸横遍野,生灵涂炭矣。
1、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第六子,宋朝第四任皇帝,十三岁即位,在位四十二年。出于天性,他宽厚仁慈,以仁恕治天下。在他的治下,大宋王朝文风鼎盛,俊才云集,名垂千古的文人佳士差不多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因此,《宋史》称其“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此外,据说北宋末靖康年间,金兵占领中原后大肆开挖皇室陵墓,掠夺奇珍异宝,唯独没有对宋仁宗的永昭陵下手。“仁宗盛治”是宋仁宗治理国家的概况,甚至远超汉朝的“文景之治”与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而且宋朝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也在宋仁宗时期达到全盛。
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而且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并能够约束自己,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受到了历代历史学家与政治家的称赞!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并使这一朝达到了北宋乃至于中国封建王朝社会经济文化的顶峰。由于他改元的次数较多,因此后人把这整个时期称为“仁宗盛治”,与强汉盛唐相比,这个开明治世留下了赵祯独特的印记。此外,赵祯是少年登基,到弱冠亲政之后,才真正实现了有别于强汉盛唐而又无以伦比的“仁宗时代”!
仁宗的厚道是出了名的。例如:有年京师地震后发生瘟疫,他下令打碎宫中仅有的两只通天犀角,碾成粉给百姓吃,大臣劝阻说这是皇帝最喜欢的宝贝,怎能打碎给下民?赵祯却说我的百姓处在灾难之中,我要这宝贝有什么用?
仁宗的务实作风也被后人称道。他率先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东京开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在民生和皇权孰轻孰重的问题上,赵祯和大臣们不仅同意坊市合一、又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渐形成了夜市和晓市。京城里设立了观火楼和消防队,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还亲自处理了权贵在河道乱搭乱建现象。此外,在庆历新政中,他坚决支持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的“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一揽子改革计划,陆续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之后,虽然受到守旧派的阻挠而将范仲淹、富弼等人调出京城,但仁宗皇帝并未停止改革,而是重新启用能够体察圣意的文彦博为相并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推行新政,还提拔了王安石进入政治权利中心。
“仁宗盛治”主要表现在:
人口和财税堪比汉唐。嘉祐八年的全国人口达到1246万户,丁男2642万口,42年国家人口净增长379万户,这增长的户数就相当于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总户数。由于朝廷实行“藏富于州县,培护本根”的政策,嘉祐年间的国家税收增至3680余万缗,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四倍。此外,百姓的皇粮国税并非多如牛毛。
仁宗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他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一度贤相诸多,君子满堂。寇准、王曾、晏殊、鲁宗道,以及范仲淹、包拯、富弼、狄青、欧阳修、王安石,还有被仁宗朝简拔或科举入仕的“三苏”、沈括、米芾等都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和读书人的楷模。
文化实现了繁荣。流传于世的“唐宋八大家”中除去唐朝的韩、柳二人,其他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作为诗末的宋词在晏殊、柳永、范仲淹、苏轼等一大批词人的推动下发扬广大,打造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的翘楚地位。此外,说书、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也得到了萌芽和发展。
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仁宗朝有三个得到了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使宋朝拥有当时世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毕升的活字印刷术问世后,使宋代大量的典籍得以保留。还有王惟一发明的针炙铜人,完善了中医针炙体系。朝廷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官交子”,对于世界经济和金融史的贡献不可低估。
哲学领域流派纷呈,为现代中华国学打下的坚实基础。二程提出的“天理”命题,为沉闷的哲学界吹来了一阵清风,同时也为赵宋为何受周禅,以及建立封建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王安石提出了实学理论,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他后来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储备了干部队伍。
评价:
当时的人这样歌颂“仁宗盛治”:“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
清朝的小说无名氏写的《东坡诗话》这样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时,仁宗天子御极之世。这一代君王,恭己无为,宽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真个是: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与此同时,这也代表了几百年来“仁宗盛治”在民间世人眼中的地位。
明代文学家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民安俗阜,天下称治。葬昭陵,有题诗道傍者曰:“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过,春风吹泪洒昭陵。”
“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