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禅位之谜


赵构 宋太祖斧声烛影中不明不白地死去,当时天下就传言 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 。100余年后的南宋高宗果然绝后,且其近亲后裔大都已被金兵掳去,只得 广选艺祖之后宗子 。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宗居然在身体还相当强健的56岁盛年,主动让位给太祖之后的孝宗,这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绝对是罕见 的。
靖康之难,金军押解了二帝及宋宫 妻孥三千余人,宗室男妇四千余人,贵戚男妇五千余人,诸色目三千余人,教坊三千余人 等北还, 其中就包括赵构康王府的三位有名位的妻妾和五个女儿,其正妻邢氏已有身孕,结果在北迁的路上 以坠马损胎 。惟有妾潘氏也已妊娠,因无名位,住在开封自己 家中,独得躲过这一劫,后回到赵构身边。赵构即位一个多月之时,即建炎元年(1127)六月,其子赵降生,潘氏也晋立为贤妃。
建炎三 年(1129),武将苗傅和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逼迫高宗逊位,立他的3岁幼子为帝。后韩世忠统兵历时一个月平定了叛乱,处苗、刘以磔刑。然而此事变最 严重的后果是:赵构在此次事变中受惊吓而从此阳痿,才23岁就丧失了生育能力。不久,3岁太子也受惊吓而离开人世。在潘贤妃妊娠期间,正值金军破开封府前 后,她成天提心吊胆,生活艰难,故所生之子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据说七月间一天,赵患病时,恰有一宫女,不惧踢翻了一只鼎, 仆地有声,太子即惊搐不 止 。高宗大怒, 命斩宫人于庑下 ,然而仅过片刻,赵就停止了呼吸。两件事发生于同年,如此巧合,莫非天意。
而这时,年近60的隆 皇太后孟氏,突然 尝感异梦 ,梦见太祖赵匡胤说: 只有把皇位传给我的子孙,国势才能有一线转机。 太后自24岁时被宋哲宗废黜,长期过着痛苦的幽居生 活,不过也由此而没有被金兵北掳,也算不幸中的大幸,此时看到宋廷所遭劫难也时有所思,于是 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悟 。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高宗也知道自己恐无希望有子嗣了,不如顺水推舟,便说: 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宋史 孝宗纪》)于是同意 广选艺祖之后宗子 比自己低一辈者。
选太祖后裔比赵构低一辈者,就是在其 伯 字辈的宗室子弟中访求。据说太祖后裔香火还特别旺盛,其 伯 字辈约有1600余人,当然朝廷只从7岁以下儿 童中遴选。最后选出儿童10人,再让高宗逐一审看。据说,一次审看两人,某次一瘦一胖两个孩子出场,让高宗仔细端详,突然有一只猫走过来,胖的为童心驱 使,踢了猫一脚,高宗以为,胖孩 如此轻狂,怎能担当社稷重任 。于是把胖孩淘汰,而那位瘦的,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伯琮。最后,高宗选了两个孩子:赵伯琮 和赵伯玖,时为绍兴二年(1132)。
两个孩子来到妃嫔面前,张婕妤用手一招,赵伯琮便向她的怀里扑去,高宗便命张婕妤养育伯琮,命 吴才人养育伯玖。伯琮后赐名赵瑗,伯玖后赐名赵璩。赵瑗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异于常人,颇受赵构钟爱,还亲自教之读书。绍兴五年(1135),封赵瑗为保 庆军节度使、建国公,入资善堂上学,并诏: 建国公禄比皇子 。然而,高宗却不正式立赵瑗为皇太子,原因是对自己能否恢复生育能力,仍抱有一定的希冀,就 是说心里还是不太情愿由这个太祖的后裔入继大统。绍兴八年(1138),又封赵璩为节度使、吴国公,使两个孩子处于平列的地位。由此,高宗表明自己尚无立 储之意,诸大臣提出不同意见,尤其左相赵鼎竭力反对,据理力争,高宗只得收回成命。然而到第二年,依然封赵璩为保大军节度使、崇国公, 赴资善堂听读,禄 赐如建国公例 。
此时,右相秦桧进谗言道: 赵鼎欲立皇子,是谓陛下终无子也。宜待亲子,乃立。 此话说到高宗心里。后秦桧独相18 年,是赵瑗成长中最为艰难的岁月,时或与奸相产生嫌隙。直到秦桧病死,总算扫除了立皇储的一大障碍,高宗对自己的生育能力也已不抱希望。这时,赵瑗为普安 郡王,赵璩为恩平郡王,两人都已长大成人,且才能不相上下,高宗一时踌躇不决,不知立谁为皇储。
最后灵机一动,决定用女色进行试探。 他给两人各赐靓丽宫女10名,过一段时间后再将20名宫女招回,进行身体检查。赵瑗听从老师史浩谨慎对待的劝告,不近女色,所以其宫女依然是处女,后 完 璧归赵 。而赵璩则采尽了秀色,10名宫女都已不是处女了。高宗并未将此事公布,但心中已有定数。此事载于周密《齐东野语 高宗立储》之中,令人不解的 是:高宗本人就是一个荒淫好色之徒,他怎么会在这方面严格要求子嗣呢?其所用方法,以当时的科技条件能进行比较准确的鉴别吗?周密的记载会不会想立奇而作 假呢?或只是采之于无法考据的道听途说?
绍兴三十年(1160),高宗下诏: 以瑗为皇子,仍改赐名玮 ,进封建王。任命赵璩为判大 宗正事,置司于绍兴府,并改称皇侄。至此,拖延了近30年的立诸问题,终于在宋高宗54岁时得到解决,时赵瑗已34岁。高宗教导皇子说: 须是读书,便知 古今治乱,便不受人瞒。 实是要赵玮学习做帝王的机谋权术。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大臣草拟立皇太子手诏进献,高宗下诏说: 朕以不德,躬履艰难,荷天地祖宗垂祐之休,获安大位三十有六年,忧劳万几,宵旰靡惮。属时多故,未能雍容释负,退养寿康。今边鄙粗宁,可遂初志。而皇子 玮毓德允成,神器有托,朕心庶几焉,可立为皇太子。 又赐名眘,宋廷举办了一系列立皇太子的典礼。六月,高宗又出御笔说: 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臧,蔽自 朕心,亟决大计 。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一应军国事,并听嗣君处分。朕以澹泊为心,颐神养志,岂不乐哉! 随后 在紫宸殿行内禅之礼。皇太子先不肯接受,退到大殿一侧,经赵构再三勉谕,大臣一番苦劝,太子方才答应,接受了皇帝的宝座。
可见高宗的 逊位完全出于自愿,无一丝一毫勉强的成分。年初,高宗曾带太子 扈跸 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时值天寒,雨雪不止,父子骑马而行, 雨湿朝服,略不少 顾 ,而随从大臣中,反而多有乘轿者。56岁的高宗能骑马而行,说明其身体还相当强健。退位后,高宗至高寿81岁才去世,也足以说明当时的身体状况。在身 体还相当健康,又处于50多岁的中年,且国事平稳的情况下,国家最高统治者自动退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少有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宋高宗主动退位 呢?
有人会说,其父宋徽宗还是在44岁时就禅位于钦宗了。那是什么时候?那时金军重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徽宗这才被迫撂担子。而高 宗退位时南宋正当 边事寝宁 ,去年金海陵王率军南侵,最后不但采石一战大败而退,且为部将所杀,金国政局动荡,而这时南宋正好可过略为安稳的日子。有人 或说,乾隆也在晚年禅位于嘉庆。那时乾隆已多大年纪?85岁,这一年纪退位在某种程度上说,已是十分不得已。而宋高宗才56岁,且身体强健,确实令人有些 不可思议。
王曾瑜《荒淫无道宋高宗》中说: 他固然贪恋皇帝的尊荣,却又苦于国事之 忧勤 ,故在逊位诏中还是说了一些实话。他愿意 以太上皇的地位继续享受皇帝的尊荣,却又免于国事的 忧勤 。他认为在 边事寝宁 的形势下,正是自己 释去重负 之机。 或者说,赵构做皇帝已做得身倦神疲,想摆脱这国事操劳之苦,而过太上皇的清闲日子,所以就把这副担子扔给了皇太子赵眘。
这样的解释似乎颇合情理,也符合赵构自己的 说法。但是太上皇并没有如其禅位时宣称的那样,从此不问朝政,在深宫颐养天年,而是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多方掣肘,出面干涉。如新任命的宰执必须到他那儿 入谢 ,面听 圣训 ,尤其在与金战、和问题及恢复大计方面,太上皇更是寸步不让,说明他对权力还是有些不舍。尤其是做皇帝真是如此 忧勤 辛苦,主动 退位就犹如 释去重负 吗?那为什么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绝少有皇帝做出如此举动呢?要知道 皇帝 在中国是个什么概念?那就是别人都是奴才,只有他才是主 子,整个 天下 都是属于他的。在一定意义上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驾驭任何人、任何财物。所以上述退位即可 释去重负 的解释,总让人觉得有点勉强,不怎 么到位,然而又找不到更确当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songchaogushi/2414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