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业简介-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846年-922年),本姓康,字继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县)人 ,唐末五代宦官。
张承业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乾宁三年(896年)出任河东监军,加左监门卫将军。他执法严明,得到晋王李克用器重,并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唐朝灭亡后,张承业拒绝李存勖的加官进爵,仍旧担任唐朝官职。他在梁晋争霸时期留守太原,执掌后方军政,为李存勖灭梁建国提供了后勤保障。
龙德二年(922年),张承业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采纳,以致忧愤得病,最终死于晋阳。后唐建立后,追赠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张承业原姓康,自幼净身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因此改姓为张。 他在光启年间曾主持郃阳(今陕西合阳)军事,获赐紫衣,后升任内供奉。
监军河东
乾宁二年(895年),张承业因多次出使渭北,被任命为晋王李克用的监军,随河东军征讨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他在战争结束后,被改任为酒坊使。
乾宁三年(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打长安,唐昭宗欲到太原避难。张承业因与李克用交好,被任命为河东监军,前往太原安排迎驾事宜。但唐昭宗最终却逃往华州(今陕西华县),并未前往太原。张承业又被加为左监门卫将军。
天复三年(903年),宰相崔胤在朝中大肆诛杀宦官,又命各镇节度使诛杀当地监军宦官。但李克用不忍杀死张承业,将其藏在斛律寺中,并杀死一个罪囚,以应对朝廷诏令。张承业因此得以幸免。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克用仍沿用唐朝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相对抗,并重新任命张承业为河东监军。从此,张承业对李克用竭力效忠。
辅佐嗣主
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病逝,遗命张承业与弟弟李克宁、大将李存璋、吴珙辅佐其子李存勖。他临终前曾对张承业等人道:"我把亚子(李存勖小名)托付给你们了。"当时,李存勖痛哭不止。张承业劝道:"您作为继承人,能不使祖宗基业沦亡,便是大孝,多哭又有何用。"他将李存勖扶到大殿接见将吏,让其袭任河东节度使、晋王。
同年二月,李克宁阴谋作乱,欲夺权篡位,归附后梁,并将李存勖母子送往汴州,结果被史敬镕告知李存勖之母曹太夫人。曹太夫人忙召见张承业,指着李存勖对他道:"先王临终将这孩子托付给您,但现在却有人要背叛我们。我们母子只求能有一个安身之处,不要被送往大梁。其他的不敢连累您。"张承业大惊,表示不敢违背先王遗命。李存勖遂将李克宁的密谋告诉张承业,并道:"我们叔侄至亲,不能自相残杀。若能使叛乱不发,我宁愿让位给叔父。"张承业却表示必须除掉李克宁,并联络李存璋、吴珙、李存敬、朱守殷等人,暗中加强戒备。不久,李存勖于王府宴请诸将,在席间擒拿李克宁,当日便将其处死。
后来,李存勖听从张承业的建议,亲自率军救援潞州(今山西长治),并在夹城击败梁军。他非常感激张承业,称其为七哥,常到张承业的家中探视,还升堂拜母,结为通家之好。当时,李存勖承制任命官员,欲给张承业加官进爵。但张承业却推辞不受,始终坚持自己是唐朝的河东监军使。
开平四年(910年),李存勖在柏乡(今河北柏乡)与梁军交战。当时,梁晋两军营垒相距不远。大将周德威请求撤退到三十里外的鄗邑,以防梁军冲营。李存勖认为周德威畏惧梁军,不听他的建议,径自回帐安歇。诸将都不敢进言,只得请张承业前去劝说。张承业对李存勖道:"现在还不是大王歇息的时候。周德威乃是老将,洞察军事,所言不可忽视。"李存勖也幡然醒悟,当夜便撤军退守鄗邑。
留守太原
乾化三年(913年),李存勖命张承业前往幽州前线,与周德威一同征讨燕王刘守光。刘守光遣使请降。张承业认为他素来不讲信用,不肯受降,还建议李存勖亲自领兵征讨。同年十一月,李存勖命张承业留守太原,代理河东军府事务,而后亲自率军征讨幽州,果然取得幽州之战的胜利。
乾化五年(915年),李存勖趁魏博军乱,进据河北。此后近十年,李存勖都在河北与梁军作战,将太原军政全部委托给张承业。张承业征兵买马支援前线、招抚流民生产务农、征集粮草充实军用,为李存勖在前线征战提供后勤保障。当时,张承业对留在晋阳的宗室权贵严格约束,不合理的要求一概拒绝,若有违法犯禁的必予惩罚。
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承制,拜张承业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张承业仍推辞不受。
忧郁而死
龙德元年(921年),李存勖因诸将劝进,欲登基称帝。当时,张承业卧病在床,听闻后命人将他从晋阳抬到魏州(今河北魏县),劝谏道:"大王父子与梁贼血战三十年,是要为国家报仇,恢复唐室社稷。如今梁贼未灭,大王便要称帝,恐怕会令天下人失望。大王应先诛除梁贼,为先帝报仇,然后册立唐室后人。唐室后人若在,谁敢承担?唐室若无后人,天下谁能与大王相争?臣只是唐室一老奴,希望能在成功后退隐田里。到时由百官送出洛阳东门,路人能指着臣感叹一句'这是本朝敕使、先王监军',便是臣无上之荣。"李存勖不听。张承业自知难以劝阻,仰天大哭道:"诸侯们浴血奋战,本为恢复唐朝,现在大王却自取帝位,欺骗老奴啊。"他返回晋阳,从此一病不起。
龙德二年(922年)十一月二日,张承业病逝于晋阳,终年七十七岁,葬于交城县城西南十五里洪相村北 。曹太夫人闻知,立即赶到他的家中致哀,并身穿孝服行子侄之礼。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追赠张承业为左武卫上将军,赐谥贞宪。

轶事典故

诚感河神
夹城之役时,张承业奉命到凤翔求取援兵,因黄河凌汛,舟船难行,便向河神祷告。当夜,张承业梦到一个神人对他道:"你尽管渡河,不用担心流冰。"醒后,管理渡口的官吏来报:"河冰已经冻在一起了。"次日凌晨,张承业便率人渡河。等他渡过黄河后,河冰马上就融化分开了。
婉言进谏
卢质在李存勖幕府时,嗜酒轻傲,常蔑称李存勖的兄弟为猪狗。李存勖对此很是恼火。张承业担心卢质吃亏,便寻机对李存勖道:"卢质总是无理取闹,臣建议大王把他杀掉。"李存勖连忙说:"我现在正招贤纳士,开创霸业,七哥怎么这么说呢?"张承业正色道:"大王果然如此的话,还怕得不到天下吗?"此后,卢质虽然有时放肆一些,李存勖总是能容得下他,一直没有借故加害,这都是张承业的事先谋划的结果。
拒赏库钱
李存勖欲向张承业索要钱财,以赌钱取乐、赏赐伶人,便在泉府(指储备钱财的府库)中宴请张承业。他酒酣之际,让儿子李继岌为张承业起舞助兴。张承业将自己的玉带、马匹赠给李继岌。李存勖指着钱堆,对张承业道:"和哥(李继岌小名)没有钱花,七哥就给他这一堆吧,宝马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张承业道:"郎君为我歌舞,承业便拿自己的俸钱回报。这些钱是大王府库之物,支援三军所用,我不敢将公物当作私礼送人。"
李存勖很不高兴,借醉指责张承业。张承业道:"臣是个宦官,没有子孙后代。省钱并不是为子孙谋财,都是为了大王的基业。大王如果要赏赐别人,对老夫也没什么,不过将来财尽兵散,那就一事无成了。"李存勖大怒,让元行钦取剑,要杀张承业。张承业拉着李存勖的衣袍,哭道:"老奴受先王遗命,誓要为国家诛杀汴贼。若因为大王节省国库财物而被杀,死也无愧于先王。"阎宝上前将张承业拉开,让他退下。张承业挥拳殴击阎宝,骂道:"你原是朱温的同党,如今归降大王,不尽心效忠,竟敢阿谀谄媚。"
曹太夫人听说李存勖酒后失行,连忙派人召他回去。李存勖素来孝母,听闻太夫人召见,便向张承业磕头道歉:"我今日多喝了几杯酒,冒犯七哥,太夫人一定会责怪我。还请七哥喝两杯酒,为我分解一番。"他连饮四杯,又向张承业劝酒。张承业却不肯饮酒。李存勖回府后,曹太夫人派人转告张承业:"小儿冒犯特进,我已经责打过他了,您先回府吧。"次日,曹太夫人又与李存勖亲自到张承业府中慰劳。
治家严格
张承业治家非常严格,有个侄子杀死贩牛人,被他立刻处死。李存勖派人前去解救,但为时已晚。后来,李存勖任命张承业的侄子张瓘为麟州刺史。张承业对张瓘道:"你本是一个普通百姓,曾与刘知俊一同做贼,一贯不守法度,现在若还不改悔,不知哪天你就会被杀死。"从此,张瓘不管到何处为官,都不敢贪暴。

人物评价

荆罕儒: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
薛居正:① 承业奉遗顾,爰立嗣王,平内难,策略居多。② 承业感武皇厚遇,自庄宗在魏州垂十年,太原军国政事,一委承业;而积聚庾帑,收兵市马,招怀流散,劝课农桑,成是霸基者,承业之忠力也。③ 承业感武皇之大惠,佐庄宗之中兴,既义且忠,何以阶也。夫如是,则晋之勃貂,秦之景监,去之远矣。
欧阳修:呜呼!人情处安乐,自非圣哲,不能久而无骄怠。宦、女之祸非一日,必伺人之骄怠而浸入之。明宗非佚君,而犹若此者,盖其在位差久也。其馀多武人崛起,及其嗣续,世数短而年不永,故宦者莫暇施为。其为大害者,略可见矣。独承业之论,伟然可爱,而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于人也,苟有善焉,无所不取,吾于斯二人者,有所取焉。取其善而戒其恶,所谓"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也。故并述其祸败之所以然者著于篇。
司马光:夫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载于诗、礼,所以谨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安可无也。如巷伯之疾恶,寺人披之事君,郑众之辞赏,吕强之直谏,曹日升之救患,马存亮之弭乱,杨复光之讨贼,严遵美之避权,张承业之竭忠,其中岂无贤才乎!
陈瓘:吕强请赦党人,杨复光泣忠武周岌,严遵美力辞两尉,张承业极谏横费,如此之类,皆忠于国家而信于公议者,岂可谓古有恭、显曾害忠良,便以为今日之人都无可听者乎?
苏轼:夫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胆者也。自书契以来,惟东汉吕强、后唐张承业二人号称善良。
完颜亮:人言宦者不可用,朕以为不然。后唐庄宗委张承业以军,竟立大功,此中岂无人乎。
王应麟:自夏靡之后,忠之盛者,二子(申包胥、张子房)而已。我思古人,唯汉诸葛武侯可以继之,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其志一也。若梁之王琳、唐之张承业,功虽不就,抑可以为次矣,不当以功之成否论。
胡三省:① 张承业之扶李存勖出嗣位,犹张昭孙权也。 ② 张承业之权略,乌可以宦者待之哉。 ③ 晋王之在魏,皆张承业足馈饷以辅之;亦内有曹夫人,故承业得行其志。 ④ 张承业,唐之纯臣也!
朱元璋: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此辈在人主之侧,日见亲信,小心勤劳,如吕强、张承业之徒,岂得无之?
刘定之:于驭内臣也,既知有吕强、张承业之忠,又知有仇士良、陈弘志之恶。
张懋:昔马存亮、杨复光之弭乱讨贼,郑众、严遵美之辞赏避权,吕强、张承业之忠亮朴素,出乎其类。
袁袠:吕强之清忠,杨复光之讨贼,张承业之存唐,光照史册。
王世贞:张承业不完人也,然而完人矣。其不受晋爵也,不从晋帝也,其在文若之上乎。
高宇泰:唐室受宦者之祸为烈,后至草薙而禽猕之;迨亚子之称帝也,张承业独为唐死。欧阳公言五代全节之士三人而已,而不及承业。呜呼!又岂可以阉寺而忽之哉!
王夫之:张承业之忠,忠于沙陀耳,或曰"唐之遗忠"。岂定论哉?李存勖得传国宝,将称帝,承业亟谏止之,欲其灭朱氏,求唐后复立之,削平吴、蜀,则天下自归,虽高祖、太宗复生,不敢复居其上,以立万世之基,此其以曹操刘裕处存勖,而使长有天下也明甚,岂果有存唐复辟之心乎?使能求唐后以立邪?则朱温篡夺之日,可早立以收人心,承业噤不一语,而必待朱氏既灭之后,此则何心?
李霨:中官之贤者,公忠勤恪,如巷伯、管苏、吕强、张承业之流,代不乏人。
顺治帝:若夫掖廷之中、貂珥之列,或恪恭著美,或勤慎流徽,若汉之吕强、唐之张承业,亦可谓贤矣。
乾隆帝:自古宦寺误人家国者多矣,其类不可以殚数,独承业以孤忠丹诚终身为唐,其节用爱民为晋聚财者,盖亦欲平梁而复唐耳,岂非阉防其名而忠良其行,君子之所取者乎。呜呼,五代之际,世道衰微,王纲扫地,读书学圣之人,皆入山林而求自乐。当时如张文蔚、杨涉、蒋玄晖、柳璨之徒,皆以国输人,为朱温羽翼,而独于宦寺之中,有可取者一人焉,则五代之事亦可知矣。(《张承业论》)
赵翼:① 此皆汉宦官之贤者,可与北魏之仇洛、齐王瑀、赵黑、北齐之田敬宣、唐之俱文珍、张承业、明之覃吉、王承恩并观也。 ②宦寺之贤,世所传不过吕强、张承业。
陆以湉:汉以后宦寺之祸,史不胜书,然亦有贤者。如汉吕强,北齐田敬宣,唐杨复光,后唐张承业,宋邵成章,明怀恩、覃吉、何鼎、李芳、陈矩、王安,简册褒称,美名著焉。知人贵自立,不患类之贱也。
蔡东藩:自来国家之患,莫如女色,尤莫如宦官。但宦官中亦非无贤者,
如张承业之乃心唐室,始终不渝,洵足为庸中佼佼,铁中铮铮之特色。观其谏阻晋王,沥肝披胆,无非为复唐起见。及力谏不从,恸哭而返,遂至悒悒不起,彼其悔所辅之非人乎?笃于效忠,而短于料事,承业亦不得为智。但略迹原心,固足告无愧于天下!
金古良:唐老奴,匿不死,先王留托李亚子。惜库钱,岂为己,欲佐王成霸业耳。元凶未灭称尊名,老奴喃喃愤不平。舆归太原仰天哭,死见先王心自明。非如荀彧背大义,廿年助操老忽贰。忠节不能如寺人,空有子房之才智。(《南陵无双谱》张承业画像题诗)
胡致堂:张承业之志,行虽缙绅士大夫,有远不能及者,可以为内侍之师法矣。晋养民蓄财,军兴不乏,职也;受克用顾托不敢违负,忠也;行法不宽贵戚,不以官物为私,礼公也;晋王欲使分过,终不承,命守也;居唐官终其身,义也。使中常侍皆率此道,乌有赵高、石显、张让之祸哉!

主要成就

张承业一生忠于唐朝,曾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与篡唐的朱梁王朝对抗数十年,始终以唐朝的官职自居。他是李克用的托孤重臣,并协助李存勖铲除了意图篡权的李克宁,巩固了李存勖的王位。在此后的梁晋争霸中,他留守太原,执掌晋国后方军政,发展生产,为李存勖在前线征战提供后勤保障。
张承业在后世被视为贤宦的代表,常与东汉时期的宦官吕强并称。

个人作品

据《西溪丛语》记载,张承业著有《财计书》,宋代时便已失传。

家庭成员

张承业因是自幼净身,没有直系后裔,近支亲属只有几个侄子。其中张瓘历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曾任麟州刺史、密州刺史,最终入朝为环卫官。 另在后周时期,有一位供奉官张奉珪自称是张承业之子,但真伪难辨。

史籍记载

旧五代史·卷七十二·唐书列传二十四》
新五代史·卷三十八·宦者传第二十六》
《山西通志·卷二十·人物志》(清·刘梅编次.康熙二十一年刊本)
资治通鉴·后梁纪一、二》

本文链接:https://famous.a8z8.com/wudaishiguo/zhangchengye.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