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名臣中,继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之后,杨惟中(1205年—1259年)成为协理天下的又一宰相。杨惟中是地道的汉人,从小生长于蒙古军中,并且和元太宗窝阔台(1186年—1241年)有不解之缘。
金朝末年,孤儿杨惟中被蒙古人收养,成为元太宗窝阔台的义子。图为元太宗窝阔台画像。(公有领域)
早在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时期,蒙古军东征西讨,军队所到之处,若战地有遗留的孤儿,都带回来一并抚养。成吉思汗曾将四个孤儿带回家,交给母亲诃额伦抚养。诃额伦的四名义子分别是:失吉忽秃忽(1180年—1262年)、阔阔出(?—1206年)、曲出和博尔忽(?—1217年)。
金朝末年,孤儿杨惟中被蒙古人收养,成为元太宗窝阔台的义子。杨惟中喜欢读书,为人有胆识,军事上也很有谋略,很受窝阔台器重。惟中二十岁时,就担当大任,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宣扬元廷恩威,陈述元朝的治国方略,帮助他们登记户口设置属官。历经数年完成使命回国之后,更加受到重用。
孤儿杨惟中被蒙古人收养,成为元太宗窝阔台的义子。图为明居懋时《秋读书乐》。(公有领域)
收藏汉文典籍建太极书院
阔出太子(窝阔台的第三子)伐宋,命杨惟中在军前行中书省任职。元朝的「行中书省」是朝廷在地方所设的全权行政机关,在当时主要管理军事方面的事务,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它军政事务。
随着伐宋大军攻克光、隋、郢、复等州,杨惟中收集到大量经典文集,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著作,他安排将这些著作运送到燕京。次年,元朝第一家官办书院——太极书院在燕京成立。杨惟中请宋儒赵复、王粹等为讲师,在书院中讲授道学(理学)。在这过程中,杨惟中也对理学有了深入的了解,于是萌生了以道学救济天下的愿望。
清张若澄《莲池书院》。(公有领域)
杨惟中又在燕都建立宋朝大儒周敦颐的祠堂,在祠堂墙壁上雕刻太极图、周敦颐的《通书》、张载的《西铭》(原名「订顽」)。杨惟中每年都要祭奠程颢、程颐、张载、杨时、游酢、朱熹六人。
在保存汉文典籍方面,杨惟中功不可没。杨惟中组织能工巧匠,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大量书籍。杨惟中在家所印的《四书》,时称杨中书版《四书》。1485年朝鲜活字版《白氏文集》中,金宗直序讲道:「活字印刷法至杨惟中始臻完善。」足见杨惟中对印刷术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金属或胶泥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图为清代《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插图。(公有领域)
整顿纲纪为民铲除恶患
窝阔台驾崩后,乃马真后(?─1246年)临朝称制,任命杨惟中为宰相,担当协理天下的重任。元定宗贵由即位后,平阳道断事官斜彻不遵法度、肆意妄为,皇帝诏令杨惟中前去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杨惟中到当地了解情况之后,依法处决了斜彻。
金朝灭亡后,武仙兵败于邓州,他的党羽散布在太原、真定一带,占据大明川,继续使用金国年号。跟随武仙的人有上万人,经常劫掠方圆数千里之内的百姓。元朝皇帝诏令会集各道的兵力征讨,未能降服武仙。杨惟中执符节前往劝谕,收降了他们的首领,兵不血刃就平定了乱党。
元宪宗蒙哥(1208年─1259年)即位后,派胞弟忽必烈镇守金莲川。忽必烈奏请由杨惟中出任河南道经略使,治理河南。金国灭亡之初,河南道总管刘福占据金国故地,其人贪婪残酷,欺压残害当地百姓长达二十多年。杨惟中到任后,召刘福来听训,刘福称病不去。杨惟中在座位上放了大木棒,又派人去召刘福:「你再不奉诏,我就以军法处置你。」刘福为给自己壮胆,就令数千人护着他前往。杨惟中拿起大木棒,把刘福打倒在地。几天后刘福死去。杨惟中除去这一恶,百姓拍手称快,河南由此大治。
杨惟中任陕右四川宣抚使时,得知各军队将领横征暴敛,祸害百姓,其中有一名姓郭的军官做的最过分,为抢夺民妇,他杀了人家的丈夫。杨惟中收到民妇儿子的投诉,就将这名军官处决示众。此后,关中一片肃然。杨惟中曾对人说:「我并不喜欢杀戮,但国家纲纪涣散,使得这些贼人残害百姓,百姓有冤无处申。为百姓处决这些恶霸,这才是仁政!」
杨惟中处事,恩威并施,深获朝廷的信任和军民的爱戴。杨惟中执掌权柄三十年,天下官民敬畏他的勇武,又感念他的仁德。
元朝膺天命,主掌中原,一统天下诸国。任用杨惟中为宰相,使天下军民得以休养生息。杨惟中整顿纲纪,除去奸佞恶霸,爱养黎民百姓;收藏汉文典籍,建立书院、设祠堂,让传统道学礼义得以承传。天下百姓再次看到清平之世,这其中,有杨惟中很大的功劳呢。